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学者在《英国史》中这样解释某历史事件:“此次国会之重握大权,乃由于辉格及托立两党的协调,而不像40年前完全凭一党的武力来取得,故局面可以持久。至于两党之所以能有协调,则由于詹姆斯二世的无状”。他论说的史事(    )
    A: 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B: 使克伦威尔被拥立为终身护国公
    C: 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D: 使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18年6月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2.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之一是创新性,其创新性主要表现为(    )
    A: 创立君主立宪制和现代政党制度
    B: 创立君主立宪制
    C: 颁布最早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D: 创设直接民主的选举方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阿克苏市温宿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3. 19世纪初,英国有202个城镇选区,按惯例每个选区都可以选出两名下院议员。一些“衰败选区”平均一两个选民就可以选出一名议员。相比之下,像伦敦、米德尔塞克斯这些巨大的选区会有成千上万选民,它们也选出两名议员。选区的这种分布表明(    )
    A: 贵族在政权中失去优势地位
    B: 民主选举制很容易受到控制
    C: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形同虚设
    D: 议会选举改革充满矛盾斗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县第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综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限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日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邱,深厌史弊作,其即住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尚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取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还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大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透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1742年2月,英国首相辉格党人沃波尔遭到议会多次否决后被迫辞职,但原内阁绝大多数阁员继续留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A: 辉格党丧失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
    B: 议会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C: 集体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
    D: 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从都铎王朝初期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485﹣1603年),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下院议席从296个增加到460个,其中城市议席从222个增加到370个下院势力逐渐扩大,取代上院在议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由此可知当时(    )
    A: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 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
    C: 国王联合资产阶级抗衡旧贵族
    D: 国王与下院议员的政治取向相同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检测试卷
  • 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占据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此后,这个联盟日益瓦解,形成了新的强大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联盟。新联盟占据国家政权领导地位主要是通过(    )
    A: 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
    B: 沃波尔实际成为内阁首相
    C: 《权利法案》明确议会至上
    D: 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检测试卷
  • 8. 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    )
    A: 否定了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B: 强调英国立宪传统以成文法形式确立
    C: 认为英国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
    D: 旨在论证《权利法案》资产阶级属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检测试卷
  • 9. 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英国的情况就是如此。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规定:有一定资产的成年男子(21岁)获得选举权。

    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

    191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1948年《人民代表法》取消了1918、1928年两法中关于有产者投票权的限定。

    1969年《人民代表法》规定十八岁以上男女公民都有选举权。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整理

    请回答:

    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的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下院代表权在19—20世纪呈现的变化趋势。
    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选修)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 10. 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中写道:“‘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治制度无质变
    B: 光荣革命确立少数贵族专制统治
    C: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掌握议会
    D: 工业革命是当时政体完善的根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选修)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