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 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 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C: 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D: 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2
  • 2.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宰相主持内阁工作,议会是立法机构,对立法和决策有决定权,任何法律未经联邦议会同意均不能生效。皇帝对外宣战或缔约一般要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材料反映徳国的权力机制(   )
    A: 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B: 继承了专制主义的传统
    C: 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
    D: 贯彻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2
  • 3. 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者,也有人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
    A: 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 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 走向代议制发展模式
    D: 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2
  • 4. 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德国(   )
    A: 军事封建色彩浓厚
    B: 政治体制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C: 统一的国内市场已经形成
    D: 存在着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2
  • 5.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保罗·肯尼迪所说的德国是(   )
    A: 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国家
    B: 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C: 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D: 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2
  • 6.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
    A: 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 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C: 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
    D: 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 7. 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
    A: 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B: 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C: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 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上述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 9. 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下议院的反对而遭到否决后,他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并直接对议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君主的认可,并解散了议会。这反映了19世纪晚期德国(   )
    A: 上下议院都不拥有立法权
    B: 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 宰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D: 君主形式上掌管着国家大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 10. 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   )
    A: 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 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
    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 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权利法案》和代议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