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到1900年,人类的“世界文明”意识开始苏醒。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同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造成当时各民族关系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   )
    A: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 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C: 世界紧密地连为一体
    D: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和战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2. 英国人斯蒂芬森曾亲自驾驶新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牵引着6节煤车和20节客车厢,奔驰在英格兰斯托敦至达林敦的商用铁路上,宣告了“铁路时代”的到来,这一事件发生在( )
    A: 新航路开辟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手工工场时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3.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是不平衡的,致使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卡特尔”的生产组织形式,并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根据材料二,归纳1870-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4. 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
    A: 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 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 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 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5. 下列交通成果源于德国的是(   )
    A: 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B: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C: 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
    D: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仔细观察下表,结合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1913

    15%

    11%

    13%

    8%

    4%

    A: 世界贸易总额逐渐提高
    B: 英国经济发展日趋衰退
    C: 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大大推动美国外贸比重提高
    D: 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逐渐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隆隆运转,每天24小时,工人在里面辛勤劳动。阿克莱特的创造主要体现在生产组织方面,就是把以前分散在各家各户或者小作坊里面工作的手工劳动者集合在一起,放在同一个工作场地,他们可以继续从事手工劳动,但是实行分工。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动力技术的革命,促进了19世纪英国陆海交通工具的发展,1830年,英国拥有人工运河4000多千米,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达到2.5万千米。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就这样,随着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以前所有的民族征服和扩张不同,英国以自己独特的武器,把许多国家卷入了自己的工业化体系之中了,世界历史在隆隆的机器声中,开始掀起了新的一幕。

    ——根据张峰《全球史视野下的强国道路》等整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指出阿克莱特在生产组织方面的创造并评价该创造。
    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中“英国陆海交通工具”各指什么?从交通运输进步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下图为1844年柏林一家工厂的规定。这些规定(    )

    A: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 提升了工厂的机械化水平
    C: 适应了工业化生产需要
    D: 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把陆海空交通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右图所示的海底隧道(    )

    A: 是世界上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B: 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
    C: 加速了“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
    D: 为英法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创造了条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10. “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并没有完全依照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成为雇佣工人)发展,城市的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来,动荡日益加剧,1789 年法国大革命正是在经济裂变与社会矛盾加剧这一基础上发生的”。上述材料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
    A: 城市化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B: 城市化是引起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
    C: 城市化处理不当,加剧社会矛盾
    D: 法国城市化开始早,容易暴露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