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沿线各国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指出材料一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文综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英国是世界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材料二: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权力机制,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导致英国贵族政治越来越不合理?据材料二,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解决的英国议会制度的问题。
    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远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C: 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 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 天赋人权
    B: 君主立宪
    C: 民主共和
    D: 权力制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原则(    )
    A: 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B: 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
    C: 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
    D: 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一模试卷
  • 6. 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治上的法制化,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下列关于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共同纲领》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C: 《美国1787年宪法》破除了旧的封建法规,确立资产阶级立法规范
    D: 《德意志1871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占主导的君主立宪国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萧山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考试试卷
  • 7. 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请回答:

    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萧山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考试试卷
  • 8. 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主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建议同志们认真加以考虑和研究。

    材料一反映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意义。
    材料二出自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文件,写出该文件的名称。用一句话概括该文件的重要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此后中国在方针政策方面有什么重大调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萧山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考试试卷
  • 9.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即现代化的过程,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两种现代化模式启动背景的比较

    项目

    西欧—内源性现代化

    东亚—外源性现代化

    1.前现代传统结构的状况

    多元型等级结构,封建庄园与自治城市并立,新生的资本主义因素从内部引起旧制度转变

    一元型专制结构,王权与小农经济牢固结合,旧制度在外来因素的冲击下逐渐解体

    2.外部环境

    面对相对稳定的分散的农业世界,国际发展差距和技术差局都不大

    面对激烈竞争不断扩大的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发展差距和技术差距愈来愈大

    3.人口背景

    人口增长出现在工业化启动之后,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5%-15%

    人口高增长出现在工业化启动之前,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20%-30%

    4.文化背景

    同质文化(犹太—基督教文化)的自我革新与扩散

    外来异质文化(现代西方文化)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渗透

    5.现代化启动的内部条件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引发长期的渐进性的社会内部变革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我转型困难

    6.现代化启动的外部条件

    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等先占优势

    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但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发挥迟发展优势

    7.现代化启动的顺序

    一般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政治

    一般以政治革命或改革运动为先导,推动经济改革与技术更新,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上而下

    8.现代化的中心角色

    新兴的市民、商人、企业家、制造商等分散的社会群体扮演中心角色

    现代民族国家、改革政党等有组织的社会主导力量

    9.现代化的主流模式与战略

    自主型市场经济;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非自主型的中央统治经济或混合经济;强制性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从以上表格的“项目”中任选两个角度,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西欧和东亚的现代化启动进行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议会制度的不断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在进行。1853年发表的《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为建立现代文官制绘制了蓝图。1870年的枢密院令以此为蓝本建立文官制,规定以考试和业绩作为文官录用和晋升的依据。文官制的建立纠正了政党政治中政治分赃的弊病,同时也使国家政策有连续性,不因政府变迁而中断行政过程。

    ——摘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为了造就有用的人材,传统的科学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有识者的共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5年9月,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命令各省学政专管学堂事务,并在12月设立学部。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科举的废除大大加速了学堂建立的步伐。据学部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整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归纳中英两国选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指出改革的本质有何不同。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
    难度: 困难 题型:易错题 来源:广西省河池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文综历史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