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

    ①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

    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理)期中考试试卷
  • 2. 有人说,英国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A: 革命前后,国王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 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 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 革命前后人们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理)期中考试试卷
  • 3. 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 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 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 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 4. “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化的过程,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其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的成果。”英国革命呈现出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根源在于(    )
    A: 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尖锐
    B: 革命派动员发动群众不力
    C: 克伦威尔与专制王权妥协
    D: 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诸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欧洲大陆上,19世纪后期,德意志帝国在完成统一后,也建立起了君主立宪政体。下列关于英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英国首相对国王负责,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B: 两国议会均实行两院制
    C: 两国均实行责任内阁制
    D: 两国都是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诸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摈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制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一中英国政体既“没有割断历史”又“超越传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美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依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恩平一中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19世纪80年代,英国议会改革取得很大进展。全国大部分成年男子都获得了选举权,大体上每5.4万人选出一个代表。这体现了英国(    )
    A: 工业革命的发展
    B: 议会权力不断扩大
    C: 民主政治的发展
    D: 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恩平一中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乾隆五十七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
    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恩平一中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使克伦威尔的骑兵赢得了“铁骑军”称号(    )
    A: 马斯顿荒原战役
    B: 纳西比战役
    C: 平定王党叛乱
    D: 远征爱尔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2016年7月13日特蕾莎·梅任英国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蕾莎·梅不可以(    )
    A: 任内提请国王解散下议院,提前大选
    B: 制定和执行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
    C: 决定下一任国王的继承者
    D: 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