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学者在探讨英国工业化进程时引用到以下两组数据:(一)1823年,一个英国织工一周平均生产7匹布,1845年一周平均生产11匹布;(二)英国棉纺织工人的工资指数(以1850年为100):1809—1818年,137;1820—1826年,100;1833—1842年,93。其分析得出的结论最有可能是(   )
    A: 技术进步提升了劳动效率
    B: 机器化大生产降低了劳动者收入
    C: 工业化的收益向资本倾斜
    D: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重庆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2. 1800—1914年,法国人口从约2800万增长到4000余万,人口规模从欧洲第一退居欧洲第五。同一时期,德国人口从2000万增至6500万。19世纪末,法国不得不招揽外国移民以补充劳动力,甚而通过延长兵役年限以维持一支可以和德国对抗的军队。这一历史进程表明(   )
    A: 人口是影响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
    B: 人口规模决定了法德的工业水平
    C: 长期的对外战争削弱了法国国力
    D: 法德矛盾是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重庆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中期,当德国工业革命刚刚起步时,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一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迅速发展,到1872年,全国铁路总长度达到22426公里,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大规模的铁路修建给予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以巨大推动,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从1848年至1875年,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始终领先于消费资料的生产。1870年,德国煤产量达到3400万吨,生铁产量139万吨,钢产量17万吨,分别比1850年增长了4.1倍、5.6倍和28倍。机器制造厂在1861年时已达300家,雇用工人近10万人。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造成了持久、深刻的影响。据统计,每建设1英里的铁路,铁轨、机车、车辆和道岔就需要金属制品5000多普特。从19世纪70年代起,钢取代熟铁做路轨后引起炼钢业大发展。世界各国钢的产量从1870年的50万吨猛增到1900年的2800万吨。更值得关注的是,运输业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提供运输的意义。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工业革命进程的特点及工业重心较早地转向重工业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交通运输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4. 下图是一组邮票,其主题分别是《挖煤工人的手》、《纺织儿童的手》、《清扫烟囱的儿童的手》、《带枷锁妇女的手》,根据邮票主题推测,该组邮票发行的最早时间可能是在(   )

         

    A: 17世纪初
    B: 18世纪末
    C: 19世纪末
    D: 20世纪初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所谓历史线索,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历史中形成的一种考察历史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贯串于阐述历史的首尾,有似绳索贯串钱物,如唯物史观等等皆是。

    ——陈旭麓《陈旭麓文集》第二卷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论述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2021届高三历史5月高考模拟试卷
  • 6. 表1

    19世纪下半期法国工农业生产者数量

    年代

    1856

    1875

    1896

    1906

    从事农业生产者(万)

    730.5

    799.5

    846.3

    884.5

    从事工业生产者(万)

    441.8

    446.9

    545.2

    593.6

    19世纪法国农民占地情况

    年代

    1826

    1882

    1908

    占农户/占地

    占农户%

    占地%

    占农户%

    占地%

    占农户%

    占地%

    小农

    89.3

    32. 5

    84.7

    35.4

    83.8

    29.1

    大农

    0.6

    20.8

    2.5

    36.8

    2.7

    37.1

    据表1可知,19世纪的法国(   )

    A: 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进步
    B: 实现了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
    C: 存在抑制工业发展的落后因素
    D: 封建生产关系阻碍工业化进程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届高三历史五月质量检测试卷
  • 7. 【19世纪英美关系与大国崛起】

    材料

    美国独立后,英国对美国实行战略遏制。1784年,英国迫使西班牙关闭密西西比河沿岸贸易,造成美国西部商业贸易中断;1805年,封锁美国港口,禁止美国物资运往欧洲。1810年底,英国海军劫持近千艘美国商船,重创美国海上贸易。美国选择忍耐的同时,把向西扩张作为打破英国战略遏制的重点。1805年,美国低价购买了法属路易斯安那地区;1819年,美国将西班牙与英国势力逐出佛罗里达。

    19世纪40年代,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后,战略重心转向全球市场争夺,开始逐渐放弃遏制美国战略。1845年美国夺取德克萨斯后,与英国就俄勒冈问题发生正面碰撞,英国由于俄勒冈人烟稀少,不是想要争夺的理想市场而最终妥协。1848年美国获得加利福尼亚地区,将势力范围延伸至太平洋沿岸。至内战爆发前,美国共获得32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确立了美国作为跨两大洋国家的地理优势。

    内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1889年,美国发起召开旨在排挤英国影响力的首届泛美会议。至此,美国最终确立区域大国地位。进入20世纪,面对德国崛起的挑战,英国的目标是在实力下降的情况下努力保存帝国和势力范围,此时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成为英国潜在的盟友。

    ——摘编自顾云深《大国进退中的神话与现实:19世纪英美关系转型历程及启示》

    根据材料对近代英美关系进行阶段划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19世纪美国的崛起之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届高三历史五月质量检测试卷
  • 8. 图二是卢浮百货公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帝国时期利沃电路店的一个分支,1893年公司的营业额已达到1.2亿法郎。法国百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图二

    A: 第三共和国的成立
    B: 工业文明的扩展
    C: 1875年宪法的颁布
    D: 垄断组织的出现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五月供题训练试卷
  • 9. 据统计,1796~1845年间,英国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35%,最高的年份达65%。而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却主张废除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保护关税政策。导致这种变化主要是(   )
    A: 其他各国都实行贸易自由政策
    B: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与政府的意见不一致
    C: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工业强国
    D: 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高考调研测试试卷
  • 10. 表2本质上反映了(   )

    表2 欧美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1851年)

    国家

    总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俄国

    5900

    93%

    7%

    美国

    2300

    87%

    13%

    中国

    约43200

    89%

    11%

    A: 各国人口数量相差较大
    B: 宗主国与半殖民国家的巨大反差
    C: 中国农村人口远超他国
    D: 工业文明对城市化巨大推动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高考调研测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