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万能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1785年万能蒸汽机首先在一家投入使用(    )
    A: 煤矿
    B: 纺纱厂
    C: 冶金厂
    D: 面粉厂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 2. 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和工匠。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等各地学会纷纷涌现,会员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他们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英国的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研究的活动日趋高涨。英国的这些变化(    )
    A: 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
    B: 发明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必然趋势
    C: 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
    D: 开始了英国教育领域的近代化进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 3. 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它说明了(    )
    A: 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
    B: 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C: 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 4. 1866年,西门子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架大功率直流发电机,首次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1879年,他又发明了电动机,将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这表明(    )
    A: 科学与技术之间进一步紧密结合
    B: 德国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列
    C: 工厂的动力转变为以机械能为主
    D: 统一后的德国重视科技与发明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 5. 下图是1882年和1907年德国劳动力的分布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   )

    A: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B: 工业化推动了人口流动
    C: 城市人口总数高于农村
    D: 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2
  • 6. 英国工人队伍的变化

    材料一:到1700年左右,英国发达的手工业和手工工场制度,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工人。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这些工人在新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的竞争中失败,沦为工业化时代的首批工人;而落后的手工工场最终被新兴的工业工厂所取代,一些传统的手工工场主为了谋生,只能沦为一般的工人。19世纪初,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只能往城市和工业区转移。

    材料二: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颁布了多个劳工法令,以保障劳工的合法利益,稳定生产秩序。19世纪末,英国开始实行事故保险。20世纪初,英国大力发展社会保险制度和保健事业。此外,英国政府每年设立专款用于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待遇,并提供场地、生活保障和亲属关怀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无数法国、荷兰、普鲁士等国的熟巧工匠纷纷涌入英国,形成了蔚为一时的人才环境。

    ——以上译编自《D.G.Richardson,The Labour Supply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p.218

    问题

    依据材料,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
    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工场”和“工厂”的异同?
    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英国工人队伍的变化?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工厂的出现与发展3
  • 7. 工厂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的时间是在(   )
    A: 18世纪中叶
    B: 18世纪末
    C: 19世纪中叶
    D: 19世纪末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工厂的出现与发展3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厂管理的核心部分是韦奇伍德(工业革命时期的陶业资本家)一贯坚持的对劳动部门的精细分工;他将日用陶器的生产与花瓶等装饰陶器的生产分开,各自有独立的厂房和陶窑。车间的排列也是按照生产流程的顺序,减少了工人额外的运动或货物不必要的搬动。

    日用品车间和装饰品车间都装备了最新的技术……1872年安装了一台蒸汽发动机,韦奇伍德用它碾碎燧石并为陶器抛光。工厂……对工匠和劳工提出了新标准。他们必须准时上班;每周六天,每天必须在同一时间到工厂工作,然后直到下班钟响才可离去。

    1771年当政治经济学家阿瑟扬参观韦氏陶厂时,他注意到“其中一些最优秀的产品被销往法国”,大量的奶油色陶器销往爱尔兰、德国、荷兰、俄国、西班牙和英国在东印度的殖民地,并且“有大量产品被销往美洲”。到1783年,韦奇伍德的日用和装饰陶的出口率已占销量的80%。

    ————摘自《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材料二:对于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欧洲说。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二是世界说。弗兰克认为:“也许还有一条相反的道路,世界创造了欧洲。”

    请回答:

    据材料,概括韦奇伍德陶器工厂生产和销售的特点。
    你赞同材料二中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哪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工厂的出现与发展3
  • 9. 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 工业革命后出现
    C: 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 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工厂的出现与发展3
  • 10. 安德鲁·乌尔在1835年解释说:“工厂体系的原则……就是用‘机械科学’代替‘手工技术’,将工序分割至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以适应工人的分工和等级。”这反映出工厂体系(   )
    A: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B: 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 有利于保障工人权利
    D: 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环境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工厂的出现与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