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国际法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为其奠定基础的是(   )
    A: 《至尊法案》
    B: 《战争与和平法》
    C: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D: 《非战公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但《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是因为(   )
    A: 《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
    B: 列强各自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C: 《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 《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华盛顿邮报》称:“多年来,美国通过公正交易和同情外交在中国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友谊在一日之内消失殆尽。中国人民现在发现他们不必再对美国的友谊抱有幻想。”威尔逊总统被中国人称为“改变外观的恺撒”“伪善者”“天使的语言、魔鬼的行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民众反思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B: 中美关系因冷战爆发而严重恶化
    C: 美国对日本侵华战争持绥靖政策
    D: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权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联考试卷
  • 4.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要想世界永久和平,必须有一个新秩序,不应再用老一套的外交方式来解决战争问题,战胜国不应要求割地赔款,应该废除秘密外交,应该通过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来创立新秩序。威尔逊的提议(    ) 
    A: 使美国攫取了世界政治霸权
    B: 维持了持久的国际和平
    C: 有利于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
    D: 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
  •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合考试试卷
  • 6.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平、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该项规定体现了(    )
    A: 近代外交制度形成
    B: 战争得到有效遏制
    C: 各国实现完全平等
    D: 运用法律维护和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大战时日本攫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要求。尽管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然而在1919年4月30日,英、法、美以所谓维护“条约的神圣”为理由,在《凡尔赛和约》的第156、157、158三款中,作出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议。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传到中国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最终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为协调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年在美国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山东问题”。中国代表经过两个多月30多轮艰苦的谈判,加上美英为反对日本独霸中国而对日本施加压力,1922年2月4日,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6月2日,中日双方在北京交换批准书,条约生效。条约规定日本将胶州租借地归还中国,日本军队撤出山东,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等。中国对山东的主权基本得以恢复。

    ——摘编自李春山《“山东问题的”的来龙去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对待山东问题的态度及结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22年山东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A卷)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与日本双方基于反俄的共同立场于1902年1月30日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这个盟约可以迅速解决英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弱于法俄的难题,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也消除了日本对德国或法国在日俄开战时加入俄国一边的忧虑,日本可以放手准备与俄国开战。英日同盟的缔结标志着英国“光辉孤立”外交政策的破产,英国朝着结盟外交迈出了第一步。此例一开,英国在欧洲的类似行动便接踵而至了。1904年,英国与宿敌法国缔结协约,划分了两国在亚非等地的势力范围,解决了殖民地方面的纠纷。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英俄解决了在亚洲势力范围方面的纠纷。以上两项协约加上已缔结的俄法同盟,使英法俄三国最终形成了针对德国的协约国集团。

    ——摘编自孙科斌《从“光辉孤立”到结盟外交——英国光辉孤立政策的推行与破产原因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大国关系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大国关系变化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明地叙述,让人在短时间内了解事物的主要内容。下列对20世纪世界历史的概括,相对简明、完整、准确的是(   )
    A: 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 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 两次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 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质量普查测试试卷
  • 10. 《凡尔赛条约》签订后,许多德国人提出了“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德国对《凡尔赛条约》强烈不满
    B: 德国拒绝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
    C: 德国出现摆脱条约的复仇情绪
    D: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