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符合这一年情况的是 (    )
    A:   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 战争局势有利于协约国
    C: 协约国开始使用坦克
    D: 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当年总统大选结果:威尔逊当选。

    1917年,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参战演说,宣称“这场战争是德国以其行动强加到美国身上的”,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这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美)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  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遏制苏联,不再对德国嫉恶如仇,而是扶植德国。它设法重建资产阶级政党,力图保持德国原有工业结构、复兴德国经济,同时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法国在70年中3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为了保证自己在西欧的地位,法国力主分割德国,拒绝西方3区合并,但是这种对德强硬政策缺少相应的实力作基础。当时的法国实际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战争的破坏和战后初期的困难使法国不得不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摘自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阅读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参战问题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处理战败国德国的问题上,美法两国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史实回答20世纪50年代法德关系有何发展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梁启超就认为,如果中国能恰当地利用国际局势,就能完成创建“完全合格的民族国家”的目标。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积极呼吁中国参战……一战的爆发使帝国主义列强的视线聚焦于欧洲大陆,日本在东亚得以横行无阻。在1914年底日本占领山东之后,中国参战的愿望更加强烈……到1917年8月14日,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敦促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段祺瑞内阁终于站到战局已明显占优势的协约国一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曲折历程及其影响》

    材料二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梁启超出游法国,他自述出游目的,一是看看这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二是拿私人资格将中国的苦向世界與论申诉。因此,到达巴黎后,他便开始外交游说。为了更好宣传中国,博得共鸣,他还撰写了《世界和平与中国》,并翻译成英、法等多国文字。此外梁启超还在各个外交场合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但1919年4月底,英、美、法等国公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听闻此消息,梁启超极为痛心并于5月2日急电国内的“国民外交协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北洋政府仍然秘密向巴黎发出签字训令,好在这一消息被梁启超获得,他第一时间把这样信息告知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在6月28日签字那一天,愤怒的留学生和工人将中国代表团的驻地团团包围。

    ——摘编自黄丹阳《浅论梁启超在巴黎和会前后的政治贡献》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第一次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关注巴黎和会的目的及维护中国权益所做的努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4. 列宁曾经评论某个会议时说:“(它)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不属于列宁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 (    )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凡尔赛和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5. 学者资中筠说:“美国虽然没有参加‘国联’,后来1922年在美国主导下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等于替代‘国联’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国际协议。”这反映出美国 (    )
    A: 试图影响和领导世界
    B: 占据了世界道义的制高点
    C: 事实上为了世界霸主
    D: 彻底摆脱“中立主义”束缚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6. 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理!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该文旨在 (    )
    A: 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
    B: 希翼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
    C: 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D: 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7. 国际联盟曾是现代世界的重要组织。下列关于国际联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①美国和苏俄(联)始终没有加入

    ②强调大国一致的原则

    ③其总部曾设在日内瓦万国宫

    ④带有大国控制和强权政治色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8.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对整个大战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项中对“三大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三大战役”的战场都涉及法国北部

    ②“三大战役”都是德军主动发起的

    ③法军总司令霞飞曾指挥凡尔登战役

    ④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9. 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一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来看,一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不能解读“一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观点的是 (    )
    A: 德意志等帝国的战败
    B: 英法等战胜国受到重创
    C: 美日等国迅速崛起
    D: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10. 1915年5月7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中有128名美国人。英国政府立刻动员各种力量在各个中立国家不断报道该事件。英国的举动旨在 (    )
    A:   推动美国尽快采取反德立场
    B: 促使英国海军夺回制海权
    C: 遏制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D: 促使美国迅速加入海战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