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31年10月,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建成投产,斯大林致贺说: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建筑工程是乌克兰农业集体化的钢铁支柱,它的建设者是引导千百万乌克兰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先锋队。斯大林强调(    )
    A: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优势
    B: 通过发展机械化来支持集体化
    C: 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
    D: 全盘农业集体化不可操之过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2. 十月革命后,俄国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使苏联重回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适应了二战的需要,战后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向社会主义阵营扩展,愈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现代化模式不应忽视国情的差别
    B: 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在苏联势在必行
    C: 斯大林模式不利于国家军事动员
    D: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引导的必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3. 1917年4月,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提出:“……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战争使帝国主义陷于分裂并造成某些国家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从而使得无产阶级在最薄弱的环节冲破帝国主义链条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可能。”这一论断(    )
    A: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B: 为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C: 提出以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D: 标志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4. 1922年初,国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教育计划,截止到1925年,政府建立了19000多个“扫盲中心”,并且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苏共十五大则将扫除文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到1938年,四年制基础教育学校网覆盖整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城市儿童提供的七年制高级学校也组建起来,四年制和七年制的学校成了苏联教育体系的基础,十年制学校也大量出现了。这表明苏联(    )
    A:   教育体系的建立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
    B: 教育体系的建立主要服务于政治改革
    C: 扫盲教育政策是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
    D: 教育体系的建立超前于苏联工业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京认为“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6. 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    )
    A:   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
    B: 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
    C: 苏联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 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7. 列宁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如果政府的行为是明智的,如果它的措施合乎贫苦农民的需要,难道农民群众还会闹风潮吗?然而政府所采取……一切措施,都是反农民的,逼他们不得不举行起义。”“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
    A: 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C: 固定粮食税的征收
    D: 义务交售制的废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8. 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    )
    A: 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
    B: 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
    C: 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 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广东历史【补题】
  • 9. 乌克兰地区是苏联国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下表为1930年到1932年乌克兰地区的粮食生产与征购情况

    年份

    生产量(万吨)

    征购量(万吨)

    1930

    2290

    780

    1931

    1760

    770

    1932

    1280

    700

    这反映了苏联(       )

    A: 推行集体农业的必要性
    B: 取消余粮收集的紧迫性
    C: 变革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D: 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10. 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你同意哪种意见”所做的社会舆论调查结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革命史观影响对十月革命的评价
    B: 肯定十月革命的积极作用占主流
    C: 留恋苏联时的强大成为众望所归
    D: 人们对十月革命的评价标准混乱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阎高蓝周临鄠六区2022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