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州和沃罗涅日州、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等地。1921年苏俄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B: 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
    C: 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
    D: 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通过武装干涉、经济封锁等手段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年轻的苏维埃意识到要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生存,必须要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但是,俄罗斯帝国时期建立的工业基础已被战火摧残殆尽,西方国家对苏联又采取经济封锁,工业的发展缺少国内和国际的有利环境。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等国家自顾不暇、商品滞销,需要扩展海外市场,这给苏联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困境来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装备提供机会。

    ——摘编自兰庚泽《苏联工业化中的美国因素(1928-1941)》

    材料二: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后,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上由租让、合营公司的形式转为进口机器设备或者聘请外国公司承建工厂的形式。通过与美国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协定,设计、装备苏联的重要项目。1929-1945年,苏联与西方国家共签订了217个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139个。1933年,在经贸关系改善的基础上,苏联和美国建交。当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后,苏联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开始减少,1937年比1931年减少了87%,1937年进口机器只占国家总需求量的0.9%。

    苏联在引进的项目上,成套设备过多,技术专利较少,消化、创新能力较弱。在引进的效率上,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办事拖拉,基层企业往往也缺乏热情。

    ——摘编自姜凌《苏联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特点》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引进美国技术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对外国技术的引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第一次素质测试试卷
  • 3. 苏联党内一直存在一股强大的反对新经济的力量,他们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城市培育了“耐普曼(做买卖的商人)”,在农村复活了“富农”,是向资本主义的倒退,是搞资本主义。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实质是反对(    )
    A: 战时共产主义的存续
    B: 私有制以及市场经济
    C: 改革背离马克思主义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第二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底联考试卷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发起“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活动。旨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第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第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主编胡愈之在征稿信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二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征“梦”活动反响热烈,截止到1932年12月5日,《东方杂志》共收到回函160余封。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推出“新年的梦想”专栏,发表了老舍、郑振铎、柳亚子、邹韬奋、巴金、林语堂等142人的答函。这些大大小小的梦大致分为九类:倾向于国泰民安的个人梦(106人)、民族复兴梦(40多人)、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30多人)、教育梦(40多人)、开明专制梦(少数几人)、自由平等梦、民主法治梦、噩梦、其他梦。

    ——据黄苏宜《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进行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邵阳二高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7月第一次自主调研试卷
  • 5. 外国资本家在苏联租让工矿企业的投资1927年9月为5200万卢布,1928年10月增到5770万卢布。这说明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 西方资本完全控制苏联工业
    B: 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
    C: 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外国资本
    D: 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理科)
  • 6. 1921年7月,苏依政府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到1924年,国家共租出6488个企业,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等。这做法(   )
    A: 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B: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
    C: 有利于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D: 刺激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文科)
  • 7. 1932 年,苏联畅销小说《新垦地》所塑造的贫农舒卡尔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但听说牲畜要归公,便偷偷宰了小牛。随着农庄日益巩固,他也有了新的想法,认为"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我不但能走着去,简直还能跑着去"。该故事情节(   )
    A: 如实地再现了历史事实
    B: 有助于增强群众对集体经济的认同
    C: 揭露了苏联体制的弊端
    D: 折射出当时苏联农业发展成就显著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7月零诊摸底测试试卷
  • 8. 1917年6月,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俄国社会革命党把平均分配土地写进了党纲;8月,布尔什维克党提出要立即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把土地交给农民委员会管理。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
    A: 农民阶级成为重要的革命力量
    B: 土地分配问题成为革命核心
    C: 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土地问题
    D: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愿望迫切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7月零诊摸底测试试卷
  • 9. 有人认为,苏联“这件事”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社会阶级中最占多数,且最富保守性的一部分,即农人阶级,予以彻底的刷新、改造,消灭富农,使其合乎社会主义化的条件。“这件事”(   )
    A: 打退敌人进攻巩固了新政权
    B: 利用市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C: 整合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 扩大集体农庄经营管理自主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
  • 10. 1921年,针对国家所控制的大工业领域的低效率现象,列宁又进一步在部分国营大企业中也推行了“经济核算制”和“商业原则”,让这些国营企业“通过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来获得自己必需的资金”。这表明当时苏俄(   )
    A: 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
    B: 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C: 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
    D: 利用市场恢复发展工业经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第二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