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表为1920—1953年苏联(俄)工农业生产指数简表(1913年为100),据此可知(   )

    时间

    1920

    1925

    1928

    1940

    1953

    工业产值

    14. 1

    77.3

    132

    852

    2143

    农业产值

    67

    112

    124

    141

    146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生产恢复
    B: 集体化使农业生产衰退
    C: 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工业结构失衡
    D: 政治形势影响经济建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8月开学考试试卷
  • 2. 十月革命后,苏俄的讲习所、俱乐部、文学和教育组织等传播着各种与布尔什维克不同的思想。这些人围绕着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和苏维埃俄国的未来走向等问题,妄加评论。这反映出当时苏俄(    )
    A: 亟待构建新的意识形态
    B: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了落实
    C: 加快了民主法制化进程
    D: 完善了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初年,秦的速兴速亡引起整个统治集团的深思。陆贾关于秦的兴亡总结如下:他告诫刘邦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认为秦统一天下之后,继续以“逆取”天下的办法来进行统治,“举措太众、刑罚太极”。陆贾主张“顺守”天下的根本在于以仁义治国,“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王,陛下安得而有之?”

    ——摘编自汪高鑫《论中国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理念》

    材料二:苏联的制度模式有诸多弊端,但这些弊端与苏联解体没有直接关系。要说有,也只是间接关系。这些弊端使苏联不得不改革,苏联却在改革中丧失了存在。不过,葬送苏联的不是苏联制度模式,也不是改革,而是改革中的错误。改革在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方向正确不意味着政策的和策略的正确,也不意味着改革一定成功。反过来说,改革失败说明一定存在严重问题,但不一定表明改革是错误的。

    ——摘编自赵华胜《苏联解体的浅层原因》

    根据材料一,概括陆贾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治国理政的措施。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改革的认识。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综合能力测试(一)试卷
  • 4. 列宁指出:相对于英国或德国等国家,俄国的先进性体现在政治制度方面以及工人政权的力量方面;相反,俄国在文化程度方面以及为施行社会主义进行的前期准备等方面,俄国无疑算是欧洲垫底的国家。因此,苏俄(    )
    A: 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B: 施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
    D: 建立高度集中计划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综合能力测试(一)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纪念文章

    内容

    1925年1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大会对于列宁逝世一周年纪念宣言》

    “列宁主义就是资本帝国主义专权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消灭帝国主义的唯一武器。” “我们只有站在列宁主义的旗帜之下,实行列宁主义,与全世界的工农阶级联合起来去消灭世界帝国主义。”

    194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社论《纪念世界革命导师——列宁》

    列宁“是一切被压迫民族的朋友”,“列宁的学说是人类解放的灯塔,照耀着人类解放斗争的道路。

    ——摘编自胡国胜《革命与象征:民主革命时期“列宁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纪念列宁活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零模考前复习试卷(8月)
  • 6.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改为俄国共产党。1919年,列宁指出“如果把“共产党’这个名称解释为似乎现在就实现共产主义制度,那就是极大的歪曲,那就是胡乱吹嘘,会带来实际的害处”。这反映了列宁(    )
    A: 缔造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 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做铺垫
    C: 意在扩大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力
    D: 正确认识苏俄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学情检测考前热身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的工业化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该计划是在1929年作出立法决议,在参加计划的目的方针和主要任务讨论时,斯大林一贯地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对重工业的投入。苏联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生户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由1917年的不到3%到1937年的10%,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其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建国前后,中共中央多次论述了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些重要论述集中阐明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基础极端畸形落后的状况以及力求短期内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中央政府最终确立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摘编自周明长《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工业城市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确立的背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定位考试试卷
  • 8. 有人认为,二十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俄国二月革命彪炳史册在于其(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D: 满足了广大民众的要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定位考试试卷
  • 9. 列宁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策,是“认真的和长期的”政策。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
    A: 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B: 促进了政治形势的稳定
    C: 适应了苏俄的实际国情
    D: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定位考试试卷
  • 10. 1928年1月,斯大林提出,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地建立在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农业局部集体化是完全不够的。据此推知,斯大林:(    )
    A:   对苏联工业化道路表示了质疑
    B: 用行政手段解决农村问题
    C: 强调新经济政策背离了工业化
    D: 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第六高教育集团瑶海校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文化素养测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