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围绕新经济政策,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层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表)。斯大林模式最终获得胜利说明(    )

    对立观点

    不同诠释

    回归还足创断

    ①并非新政策,而是1918年春政策的重复和继续;

    ②社会主又理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名副其实的新的经济政策。

    退却还是透攻

    ①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一种暂时退却,对农民的让步和安协;

    ②不是永远的,到一定阶段就应该有进攻。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市场机制和行政命令

    ①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存在市场关原。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②不断扩大计划原则。通过计划和强制手段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A: 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使命已完成
    B: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C: 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习
    D: 对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一模试卷
  • 2.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列宁认识到“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他的这种认识是(    )
    A: 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学的经典概括
    B: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的经验总结
    C: 为苏联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D: 对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的有益探索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十五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3月)试卷
  • 3. 1929年4、5月间,苏联政府通过了大力支持整村整乡实行集体化的决议,从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就出现了整村整乡、整区、整州农民全部加入集体农庄的运动。到1934年,农业集体化运动基本完成。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C: 突破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
    D: 确保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4. 1917年1—2月,列宁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公社正是这种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的论断旁批注道“公社=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同年7—9月,在《国家与革命》一书的提纲和纲要中,列宁又指出公社是“‘终于发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形式”。这些论述(    )
    A:  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B: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 表明列宁的革命理论发生根本变化
    D: 为俄国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二次3月模拟考试试卷
  • 5. 对于1927年底出现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是由于富农的破坏,进而提出农业集体化理论,以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方式加快工业化进程;布哈林则认为其根源在于国家政策失当,主张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发展。双方分歧的本质在于(    )
    A: 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B: 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不同
    C: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差异
    D: 新经济政策是否应该延续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江南十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3月一模联考试卷
  • 6.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时期取得的部分成就列表

    领域

    成就

    自然科学

    瓦维洛夫的作物种类演化理论

    物理学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理论

    物理学

    库尔恰托夫设计制造欧洲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社会科学

    整理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

    文学

    出现了高尔基、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

    由此可知当时苏联(    )

    A: 制度优势的凸显
    B: 初具争霸世界基础
    C: 各领域均衡发展
    D: 工业化的成就巨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韶关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2月综合测试(一模)试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社会组织。俄国工会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工人的经济问题,主要采取罢工的形式来表达反抗,工会也逐渐在罢工运动中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在列宁工会思想的影响下,工会在夺取政权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建设离不开工会的支持,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工会是连接无产阶级政党、国家和广大群众的“传动装置”,是党的主要依靠力量。他还提出“工会国家化”,将其变为国家组织,由工会代表工人群众直接管理国家。工会的政治性职能得到确立。

    ——摘编自关娜《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工会思想的变化及解析》

    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正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反帝爱国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因此工会组织一经产生,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工会从开始就坚持产业与地方相结合的原则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领导原则。工人面对的敌人是异常凶猛的,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发展统一战线。同时为了更好的指导工会运动顺利发展,党成立后就提出要建立工会研究机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摘编自王慧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会运动优良传统的形成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工会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俄国工会运动相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会运动的不同。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2月诊断性测试试卷
  • 8. 1917年7月1日,彼得格勒50万人举行示威游行。绝大多数参加示威游行的群众在旗帜_上和标语牌上写着“打倒战争!”“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些标语和口号反映出,在俄国 (    )
    A:   沙皇专制政府不得人心
    B: 和平方式夺权困难重重
    C: 临时政府面临严重危机
    D: 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由于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又由于革命本身发展的阶段性,俄国革命不能不分两步走,即先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再完成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俄国为这两种任务分别进行了 (    )
    A: 一战和二月革命
    B: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C: 二月革命和七月事件
    D: 七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 (    )
    A: 彻底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B: 促使无产阶级民主思想深人人心
    C: 开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阶段
    D: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文)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