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29年,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破土动工。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到1932年,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出现这种现象的时代背景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计划经济体制的有力推动
    C: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D: 西方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统一练习(一模)试卷
  • 2. 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谈到:“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
    A: 民众渴望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政治危机
    C: 阶级敌人仇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 部分知识分子对新经济政策不满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三模)试卷
  • 3. 1917 年 4 月,列宁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逐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17 年 10 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决定通过起义推翻临时政府。这一变化(    )
    A:   突出了阶级斗争必要性
    B: 完成了革命性质的转变
    C: 受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
    D: 证明了革命具有残酷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三台县高中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4. 瞿秋白在游记中描写1923年的苏联:街上的电车“现在已经开行得很多了,也有一二辆新造的”“许多大商铺,大半国立的、市立的、工人协作社创办的比较堂皇些”。这反映了此时苏联(     )
    A: 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发展
    B: 公有制经济垄断市场经营
    C: 工业化模式制约经济发展
    D: 社会主义优越性日渐明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两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试卷(直升部)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曼费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史》

    材料二:八七会议后,除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外,湖北、广东、江西以及陕西、河南、直隶等省的党组织也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基本都失败了。

    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证明材料一中列宁观点的后半句话。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失败后的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并分析其决定因素?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得到了什么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1917年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这个文件在刚提出时,并没有被全党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在下列《四月提纲》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     )
    A: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
    C: “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
    D: “废除警察、军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林州第一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不是轻而易举地进行的。这种政策的转变在农民、工人中间乃至党内都遇到了明显的抵制。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而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国内寻找,从外国获取资金是不可能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苏联当局就把人民从半野蛮状态拖入现代文明:穿雪白的衬衫、知书达理、有热水、有电灯、有飞机、有电影娱乐,出现了“苏联人”的概念。

    ——摘编自陈爱茹《争论与选择:列宁、斯大林与党内反对派》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并分析影响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因素。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期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8. 加米涅夫在1917年4月8日《真理报》的一篇短评中写道:“至于列宁同志的总公式,我们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承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并且指望这个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此观点的实质是(    )
    A: 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 认为俄国当时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 反对俄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 主张由资产阶级掌握社会主义革命领导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9. 从1988年起,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倡把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多年后评论说,“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考虑到过渡阶段的复杂性”,“改革”的“这两个内容同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制度发生了冲突”。这一评论旨在强调(    )
    A: 原有模式成为破坏改革的关键
    B: 社会矛盾复杂阻碍完成过渡
    C: 忽略国情埋下改革失败的隐患
    D: 个人原因导致整个国家解体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高中毕业班复习统一检测(3月)试卷
  • 10. 下表为苏联1950-1963年的经济数据。由此可知,苏联(    )

    A: 经济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
    B: 扩大企业自主权取得明显成效
    C: 彻底打破经济体制的束缚
    D: 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一模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