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国同时发生论”,列宁在1916年提出“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的观点(   )
    A: 为俄国十月革命准备了理论依据
    B: 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C: 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
    D: 阐述了国际关系格局新变化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第一高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一轮检测统考(一模)试卷
  • 2. “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可能,就全看我们能否在一定的过渡时期内,用向外国资本交纳一些贡赋的办法保护自己国内经济的独立。”十月革命后,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经济政策(   )
    A: 提高了公有化程度
    B: 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C: 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21届高考下学期历史3月一模试卷
  • 3. 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后,苏联的复原军人回到农村发挥了积极的模范作用,下表为1927- 1930年军队农业人才培训统计表,据此可知(   )

    A: 新经济政策的落实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B: 苏联红军为农业经济组织的变革做出了贡献
    C: 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苏联农业发展
    D: 苏联红军工作重心随着主要矛盾变化而变化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一模试卷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往来的主要通道,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法国主导修建,此后英国购买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大量股票,苏伊士运河逐渐被英国控制,成为其工业和运输的大动脉,二战后,由于各殖民地人民的觉醒,独立运动不断,埃及人民也在争取彻底的民族独立。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为国有,英国认为这是强行抢走英国财产的行为,法国也颇为恼火。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恩怨以及领土争端,以色列一直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存在着很深的怨恨和战争的可能性。1956年10月29日,充当英、法联军马前卒的以色列率先发动对埃及的进攻,英法联军要求埃及让出苏伊士运河区,埃及断然拒绝。1956年11月1日,美国在联合国提案要求英、法立刻停火,联合国大会通过这一提案。同年11月5日,苏联提议和美国共同出兵埃及,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联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美国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英、法被迫在1956年 11月7日宣布停火,1956年11月22日,撒出全部军队。

    ——摘编自丁泓宇《英国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土运河战争的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宜丰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开学考试卷
  • 5.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1928-1932年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增长95%.第二个五年计划,即1933-1937年重工业增长140%,轻工业增长100%,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材料表明苏联(   )
    A: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B: 经济结构失调现象更加严重
    C: 已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
    D: 已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摸底考试(一模)试卷
  • 6. 表1反映了1923~1926年苏联工业发展情况。表中数据说明此时苏联(   )

    表1

    年份

    1923

    1925

    1926

    工业总产量指数

    (1913年为100)

    39.1

    75.5

    108.1

    国有大工业

    产品的比重(%)

    生产资料生产

    48.1

    43.4

    43.9

    消费资料生产

    51.9

    56.6

    56.1

    A: 大工业解除国有化后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未恢复到一战前水平
    C: 国有大工业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D: 工业总产量呈现缓慢上升态势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历史3月第二次调研测试试卷
  • 7.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首先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同时还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存在和发展。这并非取消了苏维埃名义,而是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扩大。这一转变体现出(   )
    A: 国共两个政权的对立消除
    B: 苏维埃政权建设更加成熟
    C: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逐步固化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历史3月第二次调研测试试卷
  • 8.  1917年9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熟。这表明列宁(   ) 
    A: 主张革命分两个阶段进行
    B: 在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 决定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
    D: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希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学程质量测试试卷
  • 9. “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私人咖啡馆、商店、餐馆、夜总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该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市场的复苏
    B: 允许自由贸易
    C: 废除余粮收集制
    D: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起始考试试卷     
  • 10. 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而同时期的苏联从1929年的5%迅速跃升为18%。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导致苏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苏联腾飞
    B: 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C: 反法西斯战争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充分发挥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优越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