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人认为,苏联“这件事”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社会阶级中最占多数,且最富保守性的一部分,即农人阶级,予以彻底的刷新、改造,消灭富农,使其合乎社会主义化的条件。“这件事”
    A: 打退敌人进攻巩固了新政权
    B: 利用市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C: 整合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 扩大集体农庄经营管理自主权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2. 在新经济政策以后,苏联建立了集体化的合作农场和国营农场。但是,它们的作用只是将一个极无效率的小农农业转变成了一个同样极无效率的集体农业而已,并没有改变农村的面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上述现象出现主要由于
    A: 集体农庄的自主经营权过大
    B: 国家减少了对集体农庄的基本投入
    C: 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发展工业
    D: 集体农庄不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廊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
  • 3. 某学者认为,在评价苏联模式时,一定要结合苏联共产党的抱负,看这个模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和实现了这种抱负。苏联共产党的抱负含有三层意义:建设社会主义;追赶先进国家;谋求国际权势。该学者意在强调苏联模式 (    )
    A: 造成了经济结构上的失衡
    B: 以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为特征
    C: 在战略定位上具有盲目性
    D: 致力于提升自身制度的优越性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试卷
  • 4. 1917年3月,俄国杜马会议主席罗坚科告诉沙皇尼古拉二世说:“如果还想保全罗曼诺夫王朝,你惟一的选择就是退位。”罗坚科此言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   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
    B: 列宁已发表了《四月提纲》
    C: 俄国民主革命的条件成熟
    D: 布尔什维克党坚持暴力革命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清远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
  • 5. 1920年,苏俄很多工厂因发不出工资,只好用产品来抵充,工人们在免费配给制无法满足生存需要的情况下,被迫用工厂的产品到黑市上换取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为解决上述问题,苏俄政府(    )
    A:   对食品实行集中统一分配
    B: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和发展
    C: 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D: 加快实施工业国有化政策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6. 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财政政策的决议》提出了“巩固卢布、稳定并巩固币值的任务”,“特别强调了国家银行在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中的作用”。该决议旨在 (    )
    A: 推动本国社会主义经济探索
    B: 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
    C: 冲破日益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D: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新高考卷)
  • 7. 1935年6月,访问苏联的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在这一“浪潮”中突出的成果是 (    )
    A:   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B: 组织成立集体农庄
    C: 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
    D: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8. 列宁在1918年至1922年先后撰写并发表了十月革命纪念文本20余篇,概括、总结并继承、弘扬了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列宁此举旨在 (    )
    A: 推动民主革命的持续开展
    B: 满足战时经济的需要
    C: 抵制外部势力的干涉破坏
    D: 建构意识形态的认同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福建省莆田市202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 9. 1917年,《申报》曾经把两次中俄著名的革命进行比较:“中国之革命定而俄国之革命起,中国之革命速矣而俄国之革命又速。中国之革命起于外省而中央承认之;俄国之革命起于中央而外省响应之。中国之革命起于战局未开之前,故与世界无关系;俄国之革命起于战局未定之际,故与世界有关系。此皆所谓不同之点也。然而出于国民之心理则同。”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革命”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B: 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相互产生影响
    C: 两次革命相同点是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俄国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诊断性考试试卷
  • 10.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时,西方媒体报道苏联农业大衰退,造成饥荒。而应邀访问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却指出:“苏联粮食供应充足,大饥荒并不存在。”从历史学习的角度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西方媒体的报道违背真相
    B: 作为亲历者萧伯纳的描述应是可信的历史事实
    C: 两极冷战背景下难以找到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
    D: 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统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