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材料一: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互相联合而与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持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材料二: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材料三:对斯大林体制,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的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⑧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其必要性。

    一一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卷》、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等整理

    根据材料—,指出《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的相似之处,并指出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中《民国日报》的评论的不同。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退却年代”和“剥夺年代”的内涵。
    对材料三中关于“斯大林体制”的三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
  • 2. 1917年3月2日,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以“第一号命令”的形式发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全体军人在政治言行上服从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的要求,国家杜马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只有在不违背苏维埃决议的情况下才准予执行。这反映出当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
    A: 行使中央政府权力
    B: 属于社会主义政权
    C: 已与临时政府决裂
    D: 已经控制俄国军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
  • 3. 《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
    A: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 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 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过渡
    D: 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
  • 4.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 二月基命推翻少皇专制
    B: 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 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
  • 5. 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认为: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不是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而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主要是因为(   )
    A: 苏联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
    B: 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C: 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
    D: 苏联人排斥西方生活方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
  • 6. 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俄(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至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苏俄(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俄(联)政府(   )
    A: 在农村实行粮食税
    B: 普遍建立集体农庄
    C: 全面推行余粮收集制
    D: 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
  • 7. 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由此推断一战的积极作用是(   )
    A: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B: 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C: 促进了美苏的起
    D: 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
  • 8.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符合这一论述的是(   )
    A: 二月革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B: 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C: “四月提纲”符合俄国实际
    D: 十月革命受到科学理论指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
  • 9.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苏俄政府实行(   )
    A: 工业化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
  • 10. 1918年,苏俄大批工人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搞粮食投机的“背口袋的人”,仅该年的6、7月份,苏俄政府就从这些人那里没收了200万普特的面粉。这说明(   )
    A: 国家支持合法的自由贸易
    B: 经济政策不符合时局需要
    C: 苏俄政府维护农民的利益
    D: 粮食垄断景响了民众生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