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30年代以后,德国问题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问题。英、法对意大利政策从全局来说,需要服从于对德斗争的策略。因此,英、法在谋求对德缓和的同时,努力争取意大利的合作以求共同被制德国。法国认为,同意大利接近,可以成为对付德国破坏现有公约的有效手段。1933年12月7日,英国外交大臣塞缪尔●霍尔和法国外交部长皮埃尔●赖伐尔拟定了《意大利一埃塞俄比亚冲突的共同解决纲领》,又称《霍尔一赖伐尔协定》。协定建议:埃塞俄比亚将欧加登省等共60000多平方英里的土地(相当于埃全部领土的2/3)割让给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的南部领土划为“意大利经济发展和居留的地区”;作为交换,埃塞俄比亚可以得到意属厄立特里亚一条仅3000平方美里的狭长地带作为出海口。该协定虽因埃塞俄比亚的激烈反对未获得通过,但其恶劣影响不言自明,1936年5月,意大利军队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霍尔——赖伐尔协定》签订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霍尔——赖伐尔协定》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5月模拟考试试卷
  • 2. 丘吉尔在谈及二战中某次战役对英国的重要意义时说,在此之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此之后是战无不胜。结合所学判断,这一战役的发生地位于右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三模)试卷
  • 3. 希特勒以“军备平等”为幌子,以“反共”为旗号,通过三次冒险举动,彻底粉碎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其中最后一次冒险建立起了完整的军事主权,并堵住了凡尔赛条约留给法国的缺口,这次冒险举动指的是(    )
    A: 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B: 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C: 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D: 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高考及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试卷
  • 4. 1941年初,美英两国在华盛顿举行参谋长级会议,拟定出被称为“ABC-1”的联合作战计划,规定:“鉴于德国是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因而大西洋和欧洲战区被认为是决定性的战区。”该作战计划即(    )
    A:   “海狮”计划
    B: “火炬”计划
    C: “先欧后亚”战略
    D: “霸王行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第二次联考试卷
  • 5. 1942年11月的一天晚上,戴高乐在广播电台上对法国同胞们大声呼吁:“起来吧!要帮助我们的盟国!毫无保留地与它们团结在一起!”激发戴高乐这一呼呼的登陆行动发生地位于如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 6.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2年,在英国的主导下,流亡伦敦的欧洲八国教育部长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战时与战后教育文化重建问题。1944年,美国提议建立一个联合国体系内的教育文化组织。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成立。其《组织法》强调“文化之广泛传播以及为争取正义、自由与和平对人类进行之教育为维护人类尊严不可缺少之举措”,接受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加入,坚持“一国一票”的平等决策方式,具体运行机制则吸收了美、法两国草案,并将美国重视的新型无线电广播、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列入其职能领域,美国也对该组织“成为美国安全项目以及外交政策更广泛目标中的一个力量”抱有相当期待。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广泛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识形态功能弱化,逐渐回归于纯技术援助功能,成为开放程度最高的几个国际组织之一。

    ——摘编自刘铁娃《解释美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影响力的演变》

    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背景。
    简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
  • 7.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民总体上认可贵族阶层。18世纪后期,自由主义者对贵族进行大规模的批判和嘲讽。19世纪30年代之后,贵族又获得民众的一定尊重。英国民众对贵族持不同看法的共因是(    )
    A: 英国社会不断转型
    B: 自由主义影响
    C: 贵族垄断社会资源
    D: 工业革命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德军席卷西欧,震撼美国人心,置身事外的孤立主义势力受到打击,英国的处境获得美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同情,美国逐渐偏向英法。罗斯福等人认为:打破《中立法》的限制,扩大对英国的援助,把美国的安全线建立在英吉利海峡,是保卫美国的上策。由此,美国在二战中的外交政策逐渐从中立转向援助英法。他在《炉边谈话》中指出:如果美国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美国卷入战争的机会要少得多。事实上将可能延续至美国的战火拦截在欧洲。1941年1月,《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经过激烈辩论,先后在众议院、参议院获得通过。其主要内容是,总统有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并且能“给美国带来好处”的国家“出售、交换、租给、借予或转让任何军需产品”,“现款购买”的原则被废除。《租借法》的通过,标志美国中立政策的结束,奠定美英同盟的基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阶梯。

    ——摘编自王中文《从<中立法>到<租借法>-二战时期美国军火贸易政策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租借法》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租借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鼎尖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4月联考试卷
  • 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6年,当“冷战”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的时候,东亚已经是烽火遍地了。如果以热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列强在二战后期基于外交协调的各种安排,还是战争结束时基于军事占领的现实造成的局面,都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以往的论著都将这些事件同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以致忽视甚至无视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这并不符合历史进程的真实情况,至少在东亚陆地部分的主要地区是这样,在那里美苏也可以说是被各种当地力量加以利用的外部因素。

    ——摘编自牛军《从开罗到万隆: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1943﹣1955)》

    根据材料,概括战后初期东亚秩序发展的基本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东亚秩序特点形成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2022届高三历史4月大联考试卷
  • 10. 国际关系

    材料一   主要欧洲国家君主在对外战争战败后被废黜王权的概率

    王权被废黜的百分比(%)

    1498-1800年

    1801-1920年

    英国

    0

    0

    法国

    0

    25

    荷兰

    0

    50

    西班牙

    0

    20

    注:此处“荣耀”一词特指近代早期欧洲主要国家的君主们通过战争赢得胜利、提升个人名誉。

    材料二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力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各成员国主权平等”“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联合国设立6个机构,安理会被授权“解决国际和平与安全”。安理会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1945年10月,联合国宣告成立。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以来对外战争对欧洲王权影响的变化。结合所学,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联合国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