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所示为1941年德国出版的宣传画,画中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不但把自己的国旗插在非洲腹地,还急于要把非洲(版图)撕扯开来。这幅作品(    )

    ①揭示了英美的扩张野心         

    ②充斥着殖民主义的思维

    ③意在挑拨英美两国关系         

    ④暴露了德国的侵略计划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会,考虑到《联合国宪章》激励全世界对所有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的区别,考虑到《世界人权宣言》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资格享受该宣言所载的所有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民族本源或社会出身、财产、血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

    ……

    兹宣布本宣言:

    第1条

    为本宣言的目的,“外侨”一词,在适当顾及以下各条的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应指在一国境内但非该国国民的任何个人。

    第5条

    外侨得依照国内法规并在符合所在国的有关国际内务的情况下,特别享有以下权利:
    (1)生命和人身安全的权利。(2)在居住国司法机关或其他当局前获得平等待遇的权利。(3)思想、意见、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4)保持其语言文化和传统的权利。(5)依有关规定将私人财产转移到居住国以外的权利。(6)离开居住国的权利。(7)家庭团聚的权利。(8)不被非法驱逐的权利。(9)与本国领事或外交代表自由联系的权利等。

    ——摘编自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非居住国公民个人人权宣言》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非居住国公民个人人权宣言》”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3.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下,如果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必将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如果美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主要说明该体系(    )
    A: 造成汇率制度的不平等
    B: 削弱了金本位制
    C: 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D: 易导致通货膨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榆林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4. 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而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则是用来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表明(    )
    A:   科技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B: 战后军事技术广泛应用于民间
    C: 美、德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
    D: 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梅州兴宁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向美、英提出了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以缓解苏联在东线战场的压力。美、英保证一定会尽力援助苏联,却迟迟不兑现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和丘吉尔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丘吉尔虽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又极力主张盟军在地中海东部实行巴尔干登陆作战计划,目的是抢在苏联之前侵入东南欧,以阻止苏联进入。在苏联的坚持和美国的支持下,会议决定美英将于1944年5月发动登陆法国北部的“霸王”计划。1944年,苏军进入东欧,完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英美两国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他们认为苏军有可能席卷欧洲大陆,将使西方失去对欧洲的主宰,进而失去对世界的主宰,英美法等国终于决定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据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过程”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角度全面,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梅州兴宁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6. 1941年,德国和日本分别向苏联与美国发起进攻,把二战推向顶峰。随后,美、英、苏、中等国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据此可知,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
    A:   旨在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
    B: 得益于意识形态一致性
    C: 致力于应对法西斯的侵略
    D: 消除了国际社会的分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梅州兴宁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7. 1937年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后,便确定了对德政策的基调“只要我们能和德国人坐在一张桌子旁边,用铅笔将他们的怨恨和要求圈划一遍,那么,整个紧张的局势就能极大的缓和。”这一基调制定的根本出发点在于(    )
    A:   牺牲弱小国家
    B: 保存既得利益
    C: 维护欧洲和平
    D: 支持德国扩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1年12月初,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美英军队发动了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初,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联合国家宣言》摘编:[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指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
    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9. 1941年12月14日至1942年7月22日,美英苏三方领导人相互通信53封。通过书信谈判,三方讨论了战后边界划分问题,并在对苏援助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英美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采取了拖延战术。这一时期的通信内容表明三方(    )
    A:   尽力维护各自利益
    B: 同盟关系遭受破坏
    C: 刻意淡化意识形态
    D: 政治立场趋于一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10.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目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阎高蓝周临鄠六区2022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