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期间,海军大批新型武器装备作为新质作战力量登上海战舞台、担任海战主角。保罗·肯尼迪曾指出:“太平洋战争中,航空母舰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战列舰的衰落显得最为明显。”潜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兵成长为海军的重要兵力,使海军真正成为由五大兵种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海空立体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破交与保交作战、封锁与反封锁作战取代了一战时的战列舰近距离火炮对决作战。二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正是由于拥有较为强大的海军,取得战略主动权,侵略图谋暂时得逞。战争中期同盟国海军奋力夺取各大洋制海权,扭转了被动局面。战争反攻期同盟国海军全线出击,大举歼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海军,为向其沿海和本土发起进攻、最终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杨晓丹、杨志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的革命性发展与战略性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海军的革命性发展的表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海军革命性发展的战略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岳阳县2021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卷
  •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释放出来的暴力和在这种暴力作用下发生的滔天罪行,在人类心灵上烙下

    值的烙印。二战后,人们(    )

    A: 开始关注人性解放
    B: 高度重视人权问题
    C: 重视爱国主义思想
    D: 注重科学技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英国政治家艾登在其回忆录中写道:“难道我们在1935年就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如果我们下定决心,难道就不能撕下墨索里尼的假面具,从而推迟这一场战争?我敢断言,回答是肯定的。”这说明“我们”(    )
    A: 积极推行绥靖政策
    B: 使国联未采取任何措施
    C: 导致了西班牙变成法西斯国家
    D: 延缓了战争迅速爆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二战后,盟国要求日本将战前掠夺的中国领土东北和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交还中国。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的主权将限定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由此可见,二战后盟国对日本领土的处置(   )
    A: 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体现
    B: 有利于战后秩序稳定与重建
    C: 服务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意图
    D: 注重对原有的领土进行分割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总复习质量测试(一)(一模)试卷
  • 5.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虽然没有再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接连不断,波及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战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共发生270场,其中亚洲132场、非洲75场、拉丁美洲 42场、欧洲21场,主要集中在战略地位重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世界中间地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冷战后这种局部化、有限化的特征更为突出,将战争行动严格控制在有限政治目的的许可范围内,已经成为当代局部战争的普遍现象。而战争的高技术化,则提供了表达政治意志和控制战争的新手段,强化着战争有限性的趋势……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缩小,而相关空间扩大了……海湾战争爆发后,施瓦茨科普夫受命统率大军收复科威特。他通过900小时的战略空中进攻和其他的100小时地面作战,以人员无一伤亡的极小代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海湾战争及科索沃战争中,战略空中进攻与防御的崭新的重要作战样式对战争胜负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张海麟、彭训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刍议》

    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4月高考预测猜题(新高考版)试卷
  • 6.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 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 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 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B卷)
  •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
    A: 1929年大危机的影响
    B: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
    D: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B卷)
  • 8. 在1942至1943年的那个冬天,针对南俄罗斯的德军攻势,是在冰天雪地展开的一场恶斗。希特勒为此折损了整个第六集团军。德军气势为之挫跌。斯大林等三位盟国领袖,终于可以开始想想胜利以及未来的大格局了。这场“恶斗”(    )
    A: 打破德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德国从此陷入东西两线夹击当中
    C: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 是二战中具有关键意义的登陆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使得政府用于战争和国防的费用急剧增加,这就必然与发展国民经济目标相违背,中国迫切需要尽早结束朝鲜战争。……交战双方都意识到谁也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朝鲜战场出现的这种僵局引起英法等盟国的不满,它们表示不愿继续追随美国把力量消耗在朝鲜战场。美国从全球战略出发,不能失去英法等盟友,加上苏联也乐于接受杜鲁门提出的条件结束朝鲜战争,因此和谈不可避免。

    ——邓峰《冷战初期东亚国际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48年6月18日,英法美三国宣布在德国西方占领区内实行单独的币制改革。次日苏联便做出反应,禁止西部德国马克流入东柏林和东部德国,并全面封锁了西方占领区进入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物运输线,使西方不得不对西柏林实行空运。东西方关系剑拔弩张。此次事件被称为柏林危机,因其后还曾发生过类似的危机,故又被称为第一次柏林危机。1949年5月,美苏两国于联合国总部达成了解决协议。5月12日,苏联开始解除对柏林的封锁。

    ——根据历史百科整理

    材料三  双方都选择在其他国家挑起战争,自己在背后使力的方式斗智斗狠。美苏之间之所以没有直接交火,是担心核大战的爆发,因为这意味着人类可能灭种在冷战中,双方很多次将成千上万的核弹头对准双方,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虽然这间接地促进了太空技术的发展,但也让全人类在阴影下生活。

    ——姚尧《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美国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和谈不可避免”的原因。结合所学,朝鲜停战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柏林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对德国的影响。
    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苏冷战的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展到全球规模的事件是(    )
    A: 德国突袭波兰
    B: 苏德战争的开始
    C: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B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