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47年2月,苏联总领事馆向莫斯科报告说“1947年1月和2月,美国对我们的态度急剧恶化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参议院进行的讨论中,杜鲁门总统实际上同意了“俄国的对外策略是侵略性的和扩张主义的政策”这一观点。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   )
    A: 国际政治局势日益紧张
    B: 美苏合作已不复存在
    C: 美苏开始由合作转向对抗
    D: 美苏冷战拉开了序幕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2. 欧共体在创建过程中曾邀请英国加入,但被其拒绝。随着欧共体实力的上升,1961年英国加入欧共体,积极参与欧盟的组织和成立。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宣布脱离欧盟。贯穿此过程的主题是(   )
    A: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B: 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
    C: 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与彷徨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加速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3.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他们的互相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由它引发经常性战争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据此可知(   )
    A: 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威胁国际和平
    B: 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冷战
    C: 不结盟运动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 多极化趋势消除了霸权主义威胁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华星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4.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相互忍受透明度----通过相互高空侦查(卫星侦查机制),使得对方了解自己的部分军事实力,从而不敢轻举安动。这表明冷战期间美军(   )
    A: 全面了解了对方的实力
    B: 双方势力平衡
    C: 相互制约避免冷战升级
    D: 均努力发展高新科技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大联考试卷
  • 5.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

    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

    ——解力夫《朝鲜停战实录》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局势有所缓和,但依旧处于不安状态……冷战时期的战略格局和旧的冷战时期安全秩序尚未改变,这也是导致地区局势不稳定、军事对峙的根源……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彻底摆脱冷战影响的东北亚安全机制,是顺应时代、能代表各国利益、真正起到维护本地区安全的机制。

                            ——高海宽《相关大国对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的影响作用》

    据材料一,这场战争为什么“不像欧洲胜利和对日作战胜利日”那样受到美国人的“欢呼”? 
    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依旧处于不安状态”指什么? “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东北亚安安机制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据此,你如何理解战争与和平?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内蒙古北师大鄂尔多斯附属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式器的初步协议。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作出合理的解释。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并无发动战争的企图,只有傻子才会认为我们想从古巴入侵美国。我们的目的正好相反∶我们想使美国人不入侵古巴,为此安装了针对他们的导弹,要他们三思而行。卡斯特罗下令开火,击落了一架美国U-2侦察机。起初我们担心肯尼迪总统会受不了这种耻辱,但还好,美国人除了在宣传中变得更加厚颜无耻外没有发生别的什么事情。他们撤出了部队和召回了空军。

    ——摘编自《赫鲁晓夫回忆录》

    材料二  1992年,卡斯特罗在美、俄和古巴学者参加讨论的导弹危机学术会议上回忆∶当初古巴接受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的建议,不是为了保护古巴,而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地位。他现在相信,苏联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改善自己当时在美国的战略核力量对比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他当时过于相信苏联的宣传,即苏联在导弹技术方面比美国强,否则他会谨慎从事。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回忆录的史料价值。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 8.     材料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方一侧,根据国际法准则,珍宝岛属于中国,并一直处于中国管辖之下。

    1969年3月2日,苏军出动装甲车2辆,卡车、指挥车各1辆,开进珍宝岛南端。70余名苏联边防军人分4路对中方巡逻队进行包围,发起进攻。经过1小时激战,我军予敌以歼灭性打击。3月15日凌晨,苏联边防军10余辆装甲车集结于珍宝岛对岸。3时许,苏军出动装甲车6辆掩护步兵30余人从北端侵入珍宝岛。激战9个多小时,我军顶住了苏军的6次炮火袭击和3次进攻,击毙敌上校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以下60余人,打伤80余人,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13辆,缴获军事装备一部。自此之后苏军不再发动直接的军事进攻。

    ——摘编自张世忠《寸土必争——珍宝岛事件始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宝岛战役爆发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此之后苏军不再发动直接的军事进攻”的原因。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
  • 9. 1961~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共邀请26位非洲总统和总理访问白宫,美国驻非洲的大使馆从1959年的6个增加到了30多个,同非洲国家签订的条约和协定由20多个增加到近百个。这主要是因为 (    )
    A:   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劣势
    B: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C: 与欧共体争夺非洲市场
    D: 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省玉溪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从顶峰上走下来,白人殖民地完成了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成为英联邦中与英国平等的伙伴,亚洲非洲各附从殖民地的民族主义也开始抬头了,印度开始离心,民族主义运动一浪高过浪。第二次世界大战推进了所有殖民地的民族主义潮流,英帝国的末日也即将来临了。

    ——摘编自钱乘且、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

    ——摘编自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折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

    ——摘编自人民网学术论坛《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的末日”即将来临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发生的变化。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用二战后初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美国单边主义形成的原因。你如何看待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所说“90年代初世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这一观点?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