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全球通史)书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1944年至1970年间,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上述材料旨在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
    A: 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B: 粉碎了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
    C: 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 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深远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2. 在二战期间诸多帝国主义的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多数亚非拉国家不仅在战后二十年内赢得了独立,且还自行召开亚非会议,形成不结盟运动。这反映了二战后(    )
    A: 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壮大
    B: 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增强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山西师大附属实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3. 当帝国列强试图重新统治其战前的殖民地时,遭到了愈加强烈的反对。这些殖民地大多数处于亚洲,对恢复主权的要求更加强烈,美国支持非殖民地化这一举动更是促进了殖民地夺回主权。这一局面(    )
    A: 反映了战后民主力量的极大增强
    B: 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D: 充分体现了美国想独霸世界的野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5年12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6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月10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

    ——摘编自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英国的态度变化及其目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当时西方阵营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22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乙卷)
  • 5. 如表为二战前后非洲部分文学作品高频词统计表(部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二战前高频词

    二战后高频词

    ①法、英属非洲

    ②“文明开化”

    ③“白人”与“土著人”

    ①古埃及、非洲历史

    ②殖民统治罪恶

    ③黑人英雄

    A: 文学理论的丰富发展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 世界经济全球化推动
    D: 构建国家认同的需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试卷
  • 6. 2015年,墨西哥制造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23%以上降至17%,“去工业化”现象明显。然而,通过进口零部件和组装再出口的“客户工业”却有较大发展。这表明墨西哥(    )
    A:   保障经济安全的紧迫性
    B: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C: 错失了经济集团化机遇
    D: 工业升级成效明显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7. 材料 1952年7月,埃及推翻亲英、法的君主政权,建立了独立共和国。新政府要求驻守在苏伊士运河区的英国军队撒走,并于1956年宣布把由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的大部分石油供应源于中东,苏伊士运河每年过往的船只中有1/3是英国船;法国拥有运河公司一半的股权。此外,以色列也一直把埃及视为直接威胁。于是,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纳赛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杭。阿拉伯国家站在埃及一边,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禁止把军火运入交战区的提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致电英国首相艾登,要求英国立即停火。苏联也对英法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在埃及军民的坚决抗击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1956年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以色列也于次年3月撤军。

    ——摘编自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包含的国际矛盾及其实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内蒙古包头市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8.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4世纪,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

    人文主义思想使人们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B

    16世纪,桑海达于极盛。它实行中央集权,扩大对外贸易,鼓励文化发展

    廷巴克图成为非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等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

    英国的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D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

    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9. 二战后初期,美国福特基金会等组织资助了英国学者研发的“英美科学国际商业英语”,这是一种少于800个单词组成的“基础英语"的国际推广,以确保非殖民化浪潮带来的各国语言差异不会构成贸易壁垒。这表明(   )
    A: 西方力图维持经济支配地位
    B: 文化冷战助推民族独立浪潮
    C: 自由贸易逐渐取代政府干预
    D: 美国为了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蕃)》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印度

    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亚洲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在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坚持游击战争,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者

    拉丁

    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带领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撒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总统进行民主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材料三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千米。——摘编自王春良主编《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根据材料一,概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时代背景。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特征。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天津市红桥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