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勃列日涅夫后,苏联在第三世界政策上出现新动向,降低了对第三世界的义务、减少对东欧盟国的承诺,要盟国提高自力更生程度等。这种动向的出现是由于(    )
    A: 苏联实力的相对下降
    B: 美苏之间冷战有所缓和
    C: 华约国家离心倾向加剧
    D: 苏联完全放弃了霸权政策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测试试卷
  • 2. 一些当代俄罗斯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苏联的扩张政策挑起了对苏广泛的敌对,也导致了苏联最终的解体,在此,俄罗斯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起源是(  )
    A: 苏联的扩张政策
    B: 美国的遏制战略
    C: 美苏的利益争夺
    D: 美苏的政治分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联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3. 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年)在1957年发表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那个时代”的苏联( )
    A: 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 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
    C: 工业企业可以租借、租让
    D: 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4. 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 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 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5. “划分阶段”

    1917——1955年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苏俄 苏联)(对比:1917年的百分比)

    年份

    全部工业

    其中

    生产资料生产(第一部类)

    消费产品生产(第二部类)

    1917

    100

    100

    100

    1921

    44

    35

    49

    1924

    63

    64

    62

    1925

    102

    99

    104

    1926

    137

    139

    136

    1927

    155

    157

    154

    1928

    185

    192

    180

    1929

    222

    247

    206

    1930

    270

    341

    227

    1931

    326

    439

    256

    1932

    378

    524

    281

    1933

    394

    555

    295

    1934

    469

    695

    331

    1935

    575

    880

    388

    1936

    740

    1152

    487

    1937

    823

    1250

    561

    1938

    921

    1405

    623

    1939

    1068

    1670

    697

    1940

    1193

    1918

    747

    1945

    1094

    2152

    444

    1946

    913

    1581

    503

    1947

    1114

    1933

    610

    1948

    1405

    2491

    737

    1949

    1683

    3123

    798

    1950

    2066

    3930

    920

    1951

    2406

    4586

    1068

    1952

    2684

    5144

    1180

    1953

    3002

    5738

    1326

    1954

    3399

    6512

    1496

    1955

    3821

    7471

    162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7——1955年苏联(苏俄)经济发展划分阶段。对自己划分的阶段作相关分析陈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卷
  • 6. 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这一举措(  )
    A:   扩大了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
    B: 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
    C: 顺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D: 是经济新模式的重要探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卷
  • 7. 1955年苏共部长会议通过《关于扩大厂长权限》的决议,规定厂长“在完成国家计划基础上,可以自由接受其他企业的订货,有权规定部分产品的价格和劳务费标准,可在编制和工资总额范围内调整企业人员的工资”。此决议(  )
    A:   拉开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B: 表明苏联工业转向了市场经济
    C: 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D: 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8.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A: 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B: 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C: 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王淦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9. 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
    A: 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 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D: 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陈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 10. 有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得出此观点是基于(    )
    A: 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 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
    C: “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
    D: 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5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