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二战后,亚非拉出现了大量新兴的独立国家,其客观因素是(   )
    A: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B: 欧洲殖民帝国,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受到重创
    C: 战争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经济的极大发展
    D: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极大地强化了民族意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1850年之前各国的城镇化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
    B: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20世纪初城镇化迅速发展
    C: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D: 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一直保持持续进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的利益。1974年,美日等国成立国际能源机构,其宗旨是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在石油供应短缺时建立分摊石油消费制度,促进石油生产国与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这反映了(    )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B: 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南北经济分歧的消除
    D: 新兴国家国际地位提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河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质检试卷
  • 4. 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对此解释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
    B: 国内封建思想残余的持续蔓延
    C: 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
    D: 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4月联考试卷【gb 缺大题xj】
  • 5. 1战前,非洲仅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甲业三个国家独立。二战后,非洲国家相继取得民族独立。20世纪90年代,津凹布书和纳米比亚的独),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朋溃。非洲的独立运动的胜利(   )
    A: 根本原因是冷哉期间美苏对峙
    B: 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 促进非洲人民民族意认的觉醒
    D: 标志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份联合考试试卷
  • 6.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经济独立  

     ②取得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经济发展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 

     ④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发展。在东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在东南亚,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此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1月“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试卷
  • 8. 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一吨茶叶可以换回17吨化肥,到80年代只能换回8吨;以前一吨香蕉可换回一吨钢,到1979年则需两吨香蕉换回一吨钢。这些现象表明,这些发展中国家(  )
    A: 需努力吸引外国资本
    B: 理应加强区域合作
    C: 必须调整经济结构
    D: 应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9.   1955年,亚非29国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非洲国家统一组织、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安第斯条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先后形成。这表明(    ) 
    A: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B: 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
    C: 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世界一极
    D: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试卷
  • 10. 有学者认为,“9·11”事件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理冲击。随后,美国针对该事件发起“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相反使美国越陷越深,加之虐囚等丑闻的曝光,美国的国际形象急剧下跌。该学者意在强调,美国(   )
    A: 军事实力有所下降
    B: 国家利益遭遇挑战
    C: 霸权政策害人害己
    D: 忽略自身形象塑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部分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