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新统一后,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开始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这些措施(   )
    A: 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
    B: 提升了移民的参政意识
    C: 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
    D: 提高了移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东欧剧变3
  • 2.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
    C: 世界两极格局确立
    D: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东欧剧变3
  • 3. 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欧洲已经从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了,人民的勇气、意志的力量和赫尔辛基最后文件中的思想威力,已经在欧洲打开了一个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期。”该《宪章》颁布的背景是(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 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C: 欧洲联盟的正式建立
    D: 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东欧剧变3
  • 4. 阿尔贝尔认为20世纪资本主义的胜利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反对侵害了资本主义肌体的国家干预主义;第二方面是一次面对面的全面的胜利,而且是不战而胜;第三方面是对某些人民被骑在他们头上的独裁者剥夺了经济发展希望的胜利。这里的“第二方面”是指(   )
    A: 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对南联盟的轰炸
    B: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遭遇挫折
    C: 资本主义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力
    D: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东欧剧变3
  • 5. 1990年5月至9月,美、苏、英、法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召开了四次“2+4”外长会议,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展开。同年10月,两德统一。这反映了(   )
    A: 美苏对峙格局的终结
    B: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已彻底瓦解
    C: 苏联在东欧战略收缩
    D: 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东欧剧变2
  • 6. “nomore wars,no more walls”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这个愿望实现是在(   )
    A: 1988年
    B: 1989年
    C: 1990年
    D: 1991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东欧剧变2
  • 7. 一位细心的同学通过查阅有关材料发现: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着德国的两面国旗(图一,图二),可90年代后只剩下图二所示国旗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欧共体成立
    B: 联合国改革
    C: 东欧剧变
    D: 苏联解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东欧剧变2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2010年10月3日,德国在不来梅举行统一20周年纪念仪式。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出席发表演说,在庆贺统一的同时强调团结。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墙坍塌,标志着东西柏林合并、两德统一。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柏林墙长约155公里,高约3至4米,于1961年开始建造。一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后被换成更为坚固耐久的砖墙。

    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
    柏林墙的建立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推动1989年柏林墙坍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德国人民纪念柏林墙坍塌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我国的实际,你对此有何看法?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东欧剧变2
  • 9. 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丝绒革命”,剥夺了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丝绒革命”的含义应是(   )
    A: 暴力革命
    B: 流血冲突
    C: 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政权更迭
    D: 在外力的干涉下实现了政权更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东欧剧变2
  • 10. 有学者指出:到2000年底,在东欧银行业,外资控股比例最高的达97%,最低的也超过50%,所谓社会转型不过是西方的Bank(银行)取代苏联的Tank(坦克),美国M(Macdonald麦当劳)代替苏联的M(Missiles导弹)。材料揭示苏联和东欧剧变(   )
    A: 有效改善了人民的社会生活
    B: 全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招致西方的资本渗透和扩张
    D: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综合库东欧剧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