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当时议会对政府并没有控制权,大臣之间不存在横向联系,也不需要协商一致。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 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B: 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
    C: 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历史
  • 2.

    受“脱欧公投”的影响,英国首相卡梅伦于2016年7月13日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为了研究英国的首相制度,南京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出示了与之相关的图示。该图反映出近代英国(    )

    A: 内阁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
    B: 国家机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C: 英王受到内阁及首相的监督
    D: 责任内阁制日益发展和完善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精英对抗赛文综历史
  • 3.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这一事件说明(    )

    A: 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
    B: 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
    C: 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
    D: 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1382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使等,专职弹劾百司。此外,还建立了御史巡按的制度和设置了专门的“以下察上”的六科给事中,分别负责到各地考察和监督中央六部的活动。监察御史官阶虽低,威权却重,外出巡查,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六科给事中级别低微,但可以对高级官员进行监察检举,1397年明太祖正式颁行《大明律》,其开篇便是尊学儒学的《六礼图》……为唤醒官吏的良知,朱元璋亲自编写《醒贪简要录》赐给官员。《大明律》把《受赃》专设1篇,条目详尽严谨,……凡贪赃钞六十两以上者,剥皮并袅首示众。

    ——据《中国古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员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威胁作用。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根据材料,分别阐述明初和近代英国反腐措施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和近代英国反腐的社会背景及共同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 5. 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一现象表明(    )

    A: 英国责任内阁体制出现
    B: 行政制衡立法的机制形成
    C: 首相取代国王的元首地位
    D: 国王开始丧失对立法权的控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湛江一中等“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
  • 6. 在1979年大选获胜后,撒切尔夫人就声称“成千上万住在市政建房和新市镇中的人们第一次投票支持我们,是因为我们想要有购买他们自己住房的机会”,随后撒切尔进行了“政府向后撤”的共有住房私有化改革,并贯穿她的三届任期。撒切尔这样做主要是基于(    )

    A: 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失去活力
    B: 经济危机无法支持政府高福利
    C: 满足人民的需求以求赢得竞选
    D: 私有化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湛江一中等“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
  • 7. 英国史学界对1832年议会改革后的议员成分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四分之一;贵族(及其子弟)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反映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

    A: 抑制了“中等阶级”的发展
    B: 加速了贵族政治的瓦解
    C: 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D: 使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英国政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 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英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1867年的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

        1884年,议会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达到450万人。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据《世界近代史》等资料整理

    根据材料,简述英国议会改革的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
  • 9.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由此可以得到的重要认识是,大国的崛起(    )

    A: 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
    B: 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赢得了人才优势
    C: 始终拒绝技术革新是文明死亡的共因
    D: 大敌当前斗争不力,以致绝望自杀是文明国家死亡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衔接文班)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十四周周测试卷
  • 10.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两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四校(五中、十二中、一实小、三实小)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