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

    A: 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B: 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C: 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D: 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2. 《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 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
    B: 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
    D: 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卷
  • 3. 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
    B: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
    C: 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
    D: 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4. 史学家白寿彝指出:“周初的封诸侯、建国姓,就是把氏族组织扩大为政治组织,也就是氏族组织变成国家机关,奴隶主贵族通过宗法制度,建立了一套周密的统治网。”这说明(    )

    A: 周初中央集权具有血缘关系特点
    B: 氏族部落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
    C: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D: 周王的分封强化了氏族部落组织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云南省楚雄市高三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 5. 中国古代宗族的宗规里往往包含: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睦族里、训诫子孙等原则,并对一些严重触犯宗规的行为在宗祠内当全体族人之面公开处置。这反映出古代宗规(    )

    A: 扰乱了社会秩序
    B: 取代了法律制度
    C: 传承了伦理观念
    D: 保证了家族团结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6. 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其中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录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封制的推广
    B: 世袭制度的没落
    C: 郡县制的实施
    D: 井田制度的盛行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7.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4月模拟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8. 学者俞荣根指出:“中国古代形成了复杂的礼法法律规范体系,包括由朝廷编纂、颁布的礼典体系,由朝廷编纂、颁布的成文律典为主干的律令体系和以礼义为宗旨、以礼俗为基础的乡规民约、家法族规等民间习惯法体系。”据此分析中国古代法律(    )

    A: 实质是以法治国,尚未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 公法民法并重,成文法和非成文法共生共荣
    C: 以礼入法,礼法相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规
    D: 对个人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给予应有的规定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9. 明初礼制中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可用金、银,六品至九品官可用银,“商贾、技艺家器皿不许用银”。然而,这些禁令在晚明苏州松江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晚明时期生活所用器皿的变化体现出(    )

    A: 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B: 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C: 商人地位显著提高
    D: 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10. 周人认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天衿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主张“敬德保民”、“以德配天”。这表明(    )

    A: 周人的天命观中理性成分增加
    B: 天神崇拜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
    C: 周人对鬼神世界保持排斥态度
    D: 周人的世界观具有迷信的色彩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模)文综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