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这儿,老是有两党用笔或用阴谋斗争着;然而到了武装保卫国家和自由的时候,这两党又团结起来了.这两党互相监督着;他们互柏阻止侵犯法律的神圣性;他们互相憎恨,但是他们都爱国家。

    一一伏尔泰论英国的政党

    材料二    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认为政治派别的存在是美国最危险的敌人;它导致派系纷争,勾心斗角,民众的猜忌和骚乱,会毁掉新生的美国。

    伏尔泰和华盛顿对政党政治分别持什么态度?
    你如何评价政党政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2.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开明国家的首领 ……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人们已经感觉到,和平、富饶、公共幸福统治着我们,法律保障了我们的财富,从来没有一个法官可以主观地解释这些法律。

    ——伏尔泰《巴比伦公主》

    材料二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一是革了辫子的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

    ——黄相怀 李向军《“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伏尔泰眼中的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结合所学,对材料二中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加以阐释。
    请结合近代中英两国的民主制度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3.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史实: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结论:杜绝儒家以外其他思想的传播
    B: 史实: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度     结论:推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 史实:“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结论: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
    D: 史实: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     结论:对启蒙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4.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其“收效”主要体现在(     )
    A: 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
    B: 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C: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符),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以下便是英国法治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只能在一个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委员会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按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裁判的自由;放弃英国圣公会信徒对某些职位的特权,信仰的自由。

    ——伏尔泰《哲学通讯》

    材料四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段材料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不同?并分析导致两者看法不同的历史原因。
    依据材料三和四概括指出伏尔泰与陈独秀政治主张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观点相同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6. 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是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
    A: 主张上帝至高无上
    B: 提倡进步和理性
    C: 实行开明君主制
    D: 主张人民主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7.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国王。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赞扬英国政体的这句话表明英国国王
    A: 拥有无限的权力
    B: 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C: 独自享有立法权
    D: 擅长经商又很开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8.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下列有关伏尔泰的介绍,有误的是
    A: 1717年,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荒淫,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11个月
    B: 1726年,前往英国考察君主立宪制,深入研究牛顿的科学成果
    C: 1734年,《哲学通信》出版,首次向国内系统地介绍了美国的政治制度
    D: 1778年,病逝,灵柩上写着“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9. 有学者认为:“与欧洲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完全是山寨(仿造)起家的。”其“山寨”性表现在:
    A: 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
    B: 仿照法国的共和制
    C: 依据德国的联邦制
    D: 受惠于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10.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所著《哲学书简》里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根据伏尔泰的评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18世纪的美国
    B: 伏尔泰的主张是保守落后的
    C: 伏尔泰认为贵族政治与平民政治是可以兼容的
    D: 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