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 教随国定
    B: 信仰自由
    C: 信仰得救
    D: 因信称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2.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A: 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C: 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D: 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3. 1726—1729年,伏尔泰避居英国,潜心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艺,回国后发表《哲学书简》(又名《英国书简》),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据此可知
    A: 伏尔泰主张用暴力推翻法国专制政体
    B: 伏尔泰提倡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鼓舞了法国大革命
    D: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价同步练习题
  • 4. “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的主题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

    材料一 13世纪初,约翰王用恐吓和暴力的手段向贵族征税、征兵,愤怒的英国贵族和市民在1215年联合起兵,迫使约翰王签署了一个限制王权的政治文件《大宪章》。一个看似寻常的事件,竟然在英国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践踏的历史传统、不可摒弃的政治遗产、不可逾越的政治原则。

    ——蒋孟引主编《英国史·诺曼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支资产阶级队伍。……就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倡导社会变革之时,……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著书《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他的“自由君主制度”是指不受议会、宗教和一切法律制约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对上帝负责。——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原因。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17—19世纪历史发展为例,以“传统、革新与社会进步 ”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11课综合探究 :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同步练习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所提到“光荣革命”是哪一年发生的?是哪两种力量联合其他反复辟王朝力量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文件时哪一年颁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结合材料二中涉及文件的相关内容,谈谈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国王和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哪些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11课综合探究 :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同步练习
  • 6. 有位中国人比喻:虽然国王和皇帝都有绚丽的王冠,但在17世纪的时候,英国的国王好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再厉害也是被套上了“紧箍咒”的。此处的“紧箍咒”主要指
    A: 光荣革命的胜利
    B: 《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 议会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11课综合探究 :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同步练习
  • 7. 英国代议制开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但其民主政治的确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宪政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枫、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 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英国政治史》

    材料四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的新变化。

    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11课综合探究 :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同步练习
  • 8.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11课综合探究 :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同步练习
  • 9. 1997年香港回归,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A: 英国国王依然大权在握
    B: 英国王室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 英国国王代替了内阁首相
    D: 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11课综合探究 :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同步练习
  • 10.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 平民的权力
    B: 商人的权力
    C: 教会的权力
    D: 国王的权力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 历史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11课综合探究 :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