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19年3月13日,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通过一项决议,终止美国对沙特在也门战争中的援助。美国媒体称,预计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将轻易通过这项决议。之后,决议将递交总统特朗普批准。但特朗普已表态,他会使用总统否决权否决这一决议。这说明(    )
    A: 宪法赋予美国总统极大的权力
    B: 美国政治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C: 美国党派纷争致使政局的动荡
    D: 总统做法违背了民主共和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2. 美国1787年宪法被称为“刚性宪法”,但它并非永远不变的,根据下表可知美国民主制度发展具有(    )

    时间

    变化

    1870年

    取消种族限制

    1920年

    排除性别障碍

    1964年

    取消财产限制

    1971年

    排除年龄障碍

    A: 繁杂性
    B: 继承性
    C: 阶段性
    D: 渐进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3. 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
    A: 反映内阁对总统权力的制衡有限
    B: 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C: 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职责不明
    D: 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9月)
  • 4. 1803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的杰弗逊利用法国内外交困的机会,从拿破仑手中花费巨资购得了中部的路易斯安那地区;10月,参议院以24∶7的票数通过并确认了这一交易,同时授权杰弗逊可在该地建立临时政府。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国的(   )
    A: 行政权力不断扩张
    B: 总统僭越国会权力
    C: 分权制衡机制灵活
    D: 宪法原则有所变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重点班)试卷
  • 5. 年轻的美国在《邦联条例》生效后,仍面临政治体制的危机,外部为一些欧洲大国所不容,解决从邦联到联邦的制度困境,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是在(    )
    A: 18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B: 18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C: 18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D: 18世纪90年代末至19世纪初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2018年11月历史选考真题试卷
  • 6. 美国的立法权由国会行使,但是国会通过的法案必须有总统签字生效,同时总统可以通过政党影响国会的立法;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可以对总统做出不利裁决,宣布国会和总统法案违宪。由此可知,美国(    )
    A: 法院是实际的权力机关
    B: 总统掌握了真正的立法权力
    C: 国会的立法权徒有虚名
    D: 权力机构之间实现制约平衡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历史摸底测试试卷
  • 7.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有过激烈的争论。“弗吉尼亚议案”认为各州在国会的投票权应按各州财力贡献的大小或自由民多少的比例分配。“新泽西议案”则坚持各州有同等表决权。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美国(    )
    A: 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B: 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D: 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2019年6月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 8. 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
    A: 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 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 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 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海南卷)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辑“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储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
  • 10. 如图是《大国崛起》丛书中某册的部分目录。这册书介绍的是(   )

    A: 法国
    B: 美国
    C: 俄国
    D: 日本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