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商代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辅之以兄终弟及。西周初年,始行“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继承制度。这种继承制度与商代的继承制度相比,其进步性主要体现为(   )
    A: 实现了王位继承问题的制度化
    B: 有利于维护王权和政治的稳定性
    C: 正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 避免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等五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在分封制条件下,整个西周时期,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君臣关系和天下共主的权威一直到春秋都是实际存在的。这说明(   )
    A: 周天子具有“天下共主”的地位
    B: 分封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削弱
    D: 血缘关系维系周天子权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上述现象的政治因素是(   )
    A: 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B: 家国问构的原则
    C: 儒家思想占据主导
    D: 官僚体制的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如图是西周分封示意图(部分).钱穆先生这样解释:“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商后代微子的封国)。”其主要含义是(   )

    A: 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B: 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C: 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 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美术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上,鲁国一方面坚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亲亲”原则,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尚贤”,即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这表明鲁国(   )
    A: 选官制度比较完备
    B: 新兴地主势力壮大
    C: 儒墨两家斗争激烈
    D: 传统秩序面临解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
    A: 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 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C: 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
    D: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周代分封制(   )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C: 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西周建国之初,伯禽至封国鲁,变其俗,革其礼,坚持以周礼治国,逐渐使鲁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成为周王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充分发挥了宗邦的作用。这表明分封制的实行使(   )
    A: 西周影响不断扩大
    B: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C: 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D: 民族矛盾得到解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   )
    A: 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
    B: 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 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
    D: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郡县制追求权力集中和行政效率,其势在合,官僚取代贵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郡县制萌芽于春秋,成熟于战国,完善于秦汉。春秋时期,在外部威胁加剧的情况下,一些诸侯国国君因为战事需要,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制度。

    ——《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都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郡县制》

    材料一中的“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周代实行的什么地方行政政治制度体现了“贵族政治”?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那县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后长期实行的根本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