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在描述奴隶社会时说:“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此材料表明(    )
    A: 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君主和臣民民主协商国事
    C: 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
    D: 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岳阳一中、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联考试卷
  • 2. 周代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巩固周朝政治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但历代周天子自身也在不断破坏宗法制(如周幽王废太子立褒姒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宗法制不利于巩固政权
    B: 宗法制约束了周天子权力的行使
    C: 诸侯国实力壮大
    D: 后世周天子素质日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代的“先王”们都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他们“临事设刑,不豫设法”的做法,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法的历史推进到成文法时代。春秋人之所以频繁的引用制、常、典、则等多种法律形式,说明他们的时代不存在大规模的法典。到了战国时期,平民数量急剧上升,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平民已经有了诉讼要求,在这样的时代,法治思想就不应再表现为当政者的“临时制刑”,而应当是事前“为刑辟”,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形式较为统一的成文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编自徐祥民《法家法律思想研究》

    材料二: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司法制度,就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思想越来越多受到以“礼”为核心的纲常原则的指导。“以礼制刑,礼法合一”是对唐朝法律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整理自张苏阳《论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西周时代至汉唐中国法律演变的趋势。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西周时代至汉唐中国法律演变趋势产生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阿城二中、宾县三中、尚志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在档案文献的编纂与传承之中,殷商的文字多以卜辞为主,专门记录神鬼之事,而殷商之后的文字以史官记事为主,如“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据此转变可推断(   )
    A: 周代逐渐步入信史时代
    B: 文字书写趋于简化与规范
    C: 神权和王权进一步结合
    D: 对人的社会实践更为尊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阿城二中、宾县三中、尚志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   )
    A: 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
    B: 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
    C: “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
    D: 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阿城二中、宾县三中、尚志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现点(   )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3月特供模拟试卷(二)
  • 7. 《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   )
    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实验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78.95%、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是34.78%、65.22%。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这说明了(    )
    A: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
    C: 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D: 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一模试卷
  • 9. 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    )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C: 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
    D: 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二次3月模拟考试试卷
  • 10. 下表内容是春秋时期关于君主的几段记述。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春秋时期(    )

    记述

    出处

    (春秋初年)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

    《左传·庄公十四年》

    (春秋初期)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

    《左传·隐公五年》

    (春秋中期)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

    《左传·襄公十四年》

    A: 君民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B: 君民一体的国家观念增强
    C: 以民为本的意识日益浓厚
    D: 忠君爱国的观念不断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