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因此,在“继承统系”的意义上,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    )
    A: 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
    B: 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
    C: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乡作为基层组织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存在。乡校,即乡中设立的教习之地,它不仅仅是培养贵族子弟的场所,还是乡人参与讨论时政之地,商鞅变法后秦集小乡邑聚为县,县政权是代表秦王朝执行统治人民全部职能的机构。县以下有乡、里和亭两种不同的政权系统。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是治安组织。

    材料二:克里斯提尼成为执政官的那一年,便把所有的居民划为10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4个氏族部落,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他又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使他们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在此之前用的是父名),而以村社名字相称。

    材料三: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颁布了《解放农奴法案》,根据该法案,“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的被取消。”“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村社管理权由村民大会和长老共同行使。为了更好地保持对村社的控制法案又强化了地主对村社的监管作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让俄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与所有的大型社会和政治变革一样,它在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

    材料四: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定》,加快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步伐。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制度迅速在全国普遍推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东西方社会基层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各自产生的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的含义,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平谷区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3月)模拟考试试卷
  • 3. 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这种现象(    )
    A: 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B: 制造了诸侯之间的对立
    C: 便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
    D: 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黄山市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4. 史料记载周代诸侯“春秋来承王命”,“诸侯春秋受职”。这些规定主要反映了(    )
    A: 周王直接控制了封国
    B: 宗法关系渐趋瓦解
    C: 周朝的统治基础扩大
    D: 隶属关系的制度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3月适应性考试试卷
  • 5. 《史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据此并结合所学推断,“师尚父”的封国是(    )
    A: 燕国
    B: 鲁国
    C: 宋国
    D: 齐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2019届高三历史选考科目适应性试卷
  • 6.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A: 井田制度松动
    B: 世袭制度解体
    C: 抑商政策弱化
    D: 礼乐制度崩坏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江苏卷)
  • 7. 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
    A: 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B: 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 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部分重点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A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洋务派人物李鸿章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胥:皆,都)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据网络材料整理

    材料二: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变革时代。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二O一九年新年贺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大变革”和清末“大变局”的突出表现,并分别指出两次“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根据这些变革指出当时欧洲历史发展呈现的基本趋势。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表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
  • 10. 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这里评述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部分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