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876年,虽然法国与美国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

    A: 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 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 带有明显的政治妥协特征
    D: 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2. 1787年制宪会议上的争论之一是关于法官的遴选方式。小州主张,由参议院来任命法官,但是麦迪逊主张由总统来任命法官。后来的妥协就是,那干脆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这两个机构都参与。这种妥协最后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安排”。这一“安排”(   )
    A: 使众议院取代参议院批准法官的任职
    B: 使最高法院法官任职由总统提名任免
    C: 体现了美国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
    D: 使法官的任职由选民间接选举确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
  • 3. 分权与制衡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之身份。……但到开元以后,即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如是则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而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代尚书省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三省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总统行政权是如何被限制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美国在1789年通过了10条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十条规定:没有被宪法赋予联邦的权利,或者并未由宪法禁止授予各州的权利,由各州及其人民自主保留。这款内容主要反映了美国的(    )
    A: 两院制
    B: 联邦制
    C: 总统制
    D: 共和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18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一个制定新宪法的运动勃然兴起,但直到1786年,南方种植园和小州的政客们都对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怀有戒心,对这个运动持观望态度……1787年是《联邦宪法》一定程度上打消这些“戒心”。《联邦宪法》的以下内容,有助于打消这些人“戒心”的是(    )

    ①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②保留奴隶制,将黑人以3/5计入人口总数

    ③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④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1957年,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对此,美国总统有权(    )
    A: 以违宪为由免除福布斯州长职务
    B: 提请国会参议院弹劾州长福布斯
    C: 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
    D: 要求州议会罢免福布斯州长职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相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较好地解决了中央权力的制约平衡
    B: 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C: 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D: 较好地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在制定1787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出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适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    )
    A: 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
    B: 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C: 总统拥有否决立法的大权
    D: 联邦体制取代邦联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阿克苏市温宿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9.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三权分立原则架构政体
    B: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联邦制
    C: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阿克苏市温宿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10.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形象的认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1963年《全日制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

    材料三: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1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了头号敌人。1972年之后,尽管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定性没有根本改变,但美国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1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恨又爱的国家。

    ——摘编于《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
    分析材料二,三,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1963年、1972年之后教科书中美国形象变化的具体原因。
    上述材料反映出影响中国人对美国形象认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阿克苏市温宿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