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经过革命的洗礼后,这个国家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地受到人们的羡慕。”这里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 美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卷
  • 2. 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从中得到的借鉴是(  )

    A: 中央扩权有利于缓解各州纠纷
    B: 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C: 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
    D: 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难度: 中等 题型:易错题 来源: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易错题集(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演进
  • 3.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这得益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一项体制,下列对这一体制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 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B: 避免了专制暴政的出现
    C: 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主权划分得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物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这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下列是美国的大事年表(节选):

    1776年诞生

    1787年制定第一部宪法

    1879年该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灯泡,结束了人类的“黑暗时代”

    1898年与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交战

    1900年伙同他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1922年伙同他国重新瓜分了中国

    1929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从该国爆发

    1933年罗斯福新政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大危机

    1945年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解决“难题”的措施,并说明该措施的积极影响。

    据大事年表概括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主要因素。并举两例1943年美国在军事上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相关事实。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一模历史
  • 5.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多方讨论最终确定了国会建设方案,即康涅狄格方案: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据此可知,这一方案的目的是(    )

    A: 制约总统的权力
    B: 实现各州相对平衡
    C: 确保国会的立法权
    D: 确立中央集权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
  •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1859年,马汉毕业于安那波利斯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稍后即参加了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他曾两度担任罗德岛海港海军学院院长之职,还担任过1899年美国出席第一次海军会议的代表。马汉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他著名的“海上实力论”(即“海权论”),就是在此书中正式提出来的。

        他认为的“海上实力”不仅包括强大的海军,还包括商船队、海外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甚至连国家制度、民族性和生产力也被纳入其范畴。马汉还制定了获取“海权”的具体战略。美国欲成为一个海上强国,并准备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商业好处”,其政策对象应该是那些政治与社会前景尚不明确的地区。他明确指出:“在处理中国问题之时,首要的目标是防止任何外部国家或国家集团处于政治上的绝对控制地位”,“向中国施加思想上的影响远胜于仅仅给予它商业实惠”。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马汉提出“海权论”的背景。

    根据材料,概括马汉“海权论”的内容,并结合所学指出,处理中国问题时,美国通过什么政策“防止任何外部国家或国家集团处于政治上的绝对控制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顺德区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然发展途径各不相同,但所有快速发展的国家都有一些共同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机制都是一样的,当初它们成就了英国和日本,如今也适用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事实上,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已经发现,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四个轮子上,这四个轮子或者说经济增长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变革。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九版

    请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论证其中任意两个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
  • 8. 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有一个群体被称为反联邦党人。他们认为,宪法拟议的政府权力是比政府组织形式更为核心的问题。联邦党人最引以为豪的是创立了三权分立的政府形式,以为这一形式就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对此,反联邦党人并不乐观。由此可以看出反联邦党人(    )

    A: 认为分权体制能够保证公民自由
    B: 对联邦政府权力保持高度警觉
    C: 强调制宪的核心是确保政府权力
    D: 希望继续维持邦联体制的现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南京市、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
  • 9. 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二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
  • 10.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每个州都向国会选派两名参议员,而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则按人口比例规定。根据这样的规定,现在纽约州有40名众议员,但只有两名参议员;而特拉华州有两名参议员,但只有一名众议员。因此,特拉华州与纽约州在参议院平等;而在众议院,纽约州的影响是特拉华州的40倍。”该政治现象(    )

    A: 是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相调和的产物
    B: 反映出当时美国各州政治地位不平等
    C: 说明联邦政府结构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D: 表明美国国会议员均由间接选举产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三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