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

    A: 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 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C: 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 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2.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以下“天下”的涵义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墨子》的“一同天下”
    B: 《孟子》的“天下定于一”
    C: 《荀子》的“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D: 《汉书》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浙江宁波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3. 公元前817年,周宣王立鲁武公的少子为鲁国嗣君,鲁人不从,宣王起兵伐鲁,终使鲁屈服。这表明当时(    )

    A: 分封制度走向瓦解
    B: 礼乐秩序受到挑战
    C: 兼并战争日益频繁
    D: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四川省资阳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4. 中国古代的“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从孔子起到秦代干政的韩非、李斯是一类,自庄子起到秦末的鸡冠子(注:道家代表,终身不仕)又是一类,如果说春秋早期和中期,这批文化知识的拥有者大多还只能做卿大夫的家臣,像孔子的弟子,那么,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工具。

    ——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士”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关系如何?当时“思想”出现“独立的发展空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古代知识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 5.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杀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句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   )

    A: 西周
    B: 东周
    C: 五代十国
    D: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 6. 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人口增长迅速
    B: 商品经济发展
    C: 专制权力加强
    D: 儒学成为正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陕西高考全真模拟(三)文综历史试卷
  • 7. 《诗经·大雅·荡》载: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这主要说明(    )

    A: 文王意在寻找周代商的合理依据   
    B: 先秦时期已注重历史借鉴功能
    C: 历史传承应与现实政治统治结合 
    D: 历代王朝都汲取前朝灭亡教训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吉林省白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8.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C: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D: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广东茂名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9. 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湖北松滋二中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10. 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

    A: 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 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 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湖北松滋二中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