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意在说明嫡庶关系的确立(  )

    A: 扩大了周朝国君统治的区域
    B: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 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D: 消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

    A: 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B: 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C: 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 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2009年5月1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哪一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

    A: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C: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从中可以看出
    ①礼乐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
    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
    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礼记·礼运》中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其中体现社会政治结构变化的语句是

    A: “大道既隐”
    B: “天下为家”
    C: “各亲其家,各子其子”
    D: “货力为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適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主要论证了( )

    A: 宗法制的作用
    B: 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C: 分封制的作用
    D: 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周礼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C: 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 反映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