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学者将中国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称为“家国一体”制度,其理由主要是(    )

    A: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B: 西周首创”家天下”制度
    C: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 西周时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类似于中国的

    A: 中央集权制度
    B: 宗法制度
    C: 分封制度
    D: 封建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禹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是

    A: 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行之有效的制度
    B: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C: 推行禅让制
    D: 发明了甲骨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在周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陈兵示威,并“问鼎(周王权力的象征—引者注)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周朝的政治形势是

    A: 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 王权强大,分封制确立
    C: 诸侯国内乱,相互兼并
    D: 王权衰弱,分封制破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 以姓氏为主
    B: 以封地(国)为主
    C: 以居住地为主
    D: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 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
    B: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 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
    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死而立其弟;”上述材料涉及的政治制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监察制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 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 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 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 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 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 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 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