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历史图表、图片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据材料二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2. 秦统一后,并没有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而是建立了新的地方行政体制。这种地方行政体制的最高机构是(    )
    A: 行省
    B: 州
    C: 郡
    D: 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嘉祥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 3.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建立了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 废除封建政治,建立了分封制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嘉祥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 4. 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l (12) 10简内容是:(正面): 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蛮、衿(蛮荆)。(背面):鞠(ju ,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己达湖南
    B: 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
    C: 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 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枣庄十六中北校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历史自测试卷(二)
  • 5. 《全球通史》中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文中的“第一次”制度变革主要是指(    )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家国一体政治开始确立
    C: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D: 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6. 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A: 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 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 丞相自出现时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D: 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全力配合的缺失。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并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涟源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8. 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    )
    A: 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
    B: 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
    C: 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
    D: 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涟源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9.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人名)任南海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泰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津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冶、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申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