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根据秦朝的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着,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
    A: 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 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据材料二,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秦朝时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做法使(  )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4.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 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C: 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 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

    A: 诸侯之盛强,尾大不掉
    B: (诸侯之变)失今不治,必为锢疾
    C: 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
    D: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 6. 秦朝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三公九卿制,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说法有误的是(    )
    A: 丞相为百官之首,对百官进行监察,对皇帝负责
    B: 御史大夫是副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C: 诸卿在丞相之下,分掌国务
    D: 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领航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汉初的几十年,虽然废除了秦王朝个别过于残忍的法律条文,但就司法体系和司法实践而言,几乎完全因袭秦王朝。当时以贾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几乎一致建议汉王朝约法省刑以安定民心。董仲舒认为,要克服汉承秦制的弊病,不在于法律制度的小修小补,而关键在于改变汉王朝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就是以《春秋》作为汉王朝最高法典,以《春秋》决狱,以《春秋》作为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有一个案子是这样的: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而误伤乙。按当时法律,杀人者死,甲殴父当枭首。董仲舒认为按照春秋“原心”(根据动机)诛罪原则分析,甲的本意是保护自己父亲,既属于正当防卫,又本意不是为了伤害自己父亲,故只能属于误伤,而不能算犯罪。由于这种司法原则合乎以血缘、伦理、宗法、地缘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需要,因而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

    ——摘编自马勇《董仲舒传》

    材料二:西塞罗(公元前106年一前43年)是古罗马最有才华的政治家之一,他不仅当过执政官、元老院元老、总督,积极从事政治活动,而且也是当时最伟大的演说家、哲学家、散文家。他生活的时期,法学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解释市民法,回答市民法的问题,周旋于细枝未节当中。西塞罗则认为要从法律根源深处来解释法的问题。在他看来,自然法亦即正确的理性,才是真正的法律,是衡量一切是非的标准;上帝是自然法的制定、解释者和监护者;成文法必须符合自然法,否则就称不上是法律。自然法、理性和上帝是统一的,公正、善和成文法则是它的体现。所有的人在这种神圣的自然法面前都是平等的,但不是财产的均等,而是理性的共有。

    ——摘编自西塞罗《论法律》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与战国时期法家法制观的不同之处。
    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董仲舒、西塞罗关于法律认识的共同点。分别说明两人对法制建设产生的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彭水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文综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锁定)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8
  • 9.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 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 颁布秦律,严刑酷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 10.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    )
    A: 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
    B: 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
    C: 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
    D: 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