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    )

    A: 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 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
    C: 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 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玉林市容县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的政治贡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英国革命”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英国是如何建立与完善“代议制立宪政体”的?

    指出材料三的观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玉林市容县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 3. 战国时期韩宣王置三川郡,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丞相李斯长男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弗能下。当时的李由(    )

    A: 虽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有一定的自治权
    B: 是郡的行政长官但无权任免所辖县区的县令
    C: 在获得官职的同时也得到国家的封地
    D: 享有世袭的职权但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灵山县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 4. 秦朝的文化政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 “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一法度衡石丈尺”,促进经济发展
    C: “禁毁诗书,以吏为师”,统一思想
    D: “书同文字”,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灵山县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 5.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陵川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该学派是(    )
    A: 保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    )
    A: 法家思想的兴衰
    B: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C: 统治者个人喜好
    D: 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       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灵山县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 9. 战国时代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有的大郡辖30余县,小郡辖10余县。表明郡县制的推行(    )
    A: 促进人口的大量增长
    B: 使各国社会和平安宁
    C: 建立了官僚政治统治
    D: 推动大量郡县城市的出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欲肆威海外,乃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碓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渌凿渠运粮。”所凿之渠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