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A: 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
    B: 君主控制用人权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三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 在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 用泥制陶的事实
    D: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三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3. 在出土的秦代砖文中有这样的记载,“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三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4.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三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5.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 中央集权
    B: 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帝至高无上,皇权独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6.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为解决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①设立中朝②设置节度使③设立通判④实行推恩令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7. 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郡县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年青海省平安县高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 8.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A: 什五连坐
    B: 郡县行政
    C: 刺史监察
    D: 皇权独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三)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把新创的政治制度推向全国,简述秦朝政治制度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卫者,天下攻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

    至1949年9月21~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何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正确探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三)
  • 10. 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这些表明当时(   )

    A: 秦始皇对海洋有所关注
    B: 秦朝政治中心准备东移
    C: 秦朝准备进行海洋开发
    D: 东海已经成为秦朝领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周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