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请回答:

    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罗马法的演变过程为例,阐释该观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河南焦作高三上期末定位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2. 《秦律》规定,有事必须以公文的形式书面请示,不得口头请示或托人代达。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国家统一的行政手段
    B: 确保行政信息的真实性
    C: 构建君主专制的纠错机制
    D: 保障皇帝政令畅通无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3. 有学者指出:“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证明,西周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性的国家形态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法。”这说明(   )

    A: 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B: 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有优越性
    C: 宗法血缘建立起的政治联系很不稳定
    D: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4.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成果。

    材料二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个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请回答:

    依据图一、图二指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以图三为代表的雅典政治文明,为了保证“全体人民”掌权,在伯利克里时代主要设立了哪些政治权力机构?

    据材料二,指出造成古代中西方政体差异的因素。二者容易形成怎样的文化渊源倾向及其怎样的政治制度?

    材料三中,“控制被统治者”“控制自己”在制度中的表现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中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 5. 战国时期,官员禄秩的秩名来自俸禄额度。秦国和燕国,俸禄成为官阶,出现了三百石以上,五十石之官,千石之令等官阶。秦汉时期,禄秩附丽于职位,标志职位高低,出现了中两千石之少府、太常,两千石之永乐少府等官。以上现象说明:(   )

    A: 秦汉中央集权的加强
    B: 贵族政治没落,以吏治天下
    C: 战国秦汉时期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
    D: 布衣将相之局的必然结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等两校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6.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官印制度,在少府设置了专门掌管印章制度的“符节令丞”,规定玉玺为皇帝独有。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官印制度意义重大
    B: 宗法制的弱化
    C: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 政治制度体系完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7. 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写道:“由邦国制度发展而来的帝国制度,曾使我们民族龙腾虎跃,在世界上独步一时;由城邦制度留下的政治遗产,则在千年之后大放光辉,并成为当今世界不同可阻挡之制度。”文中所言“帝国制度”“城邦制度”的主要特点分别是(   )

    A: 君主专制法制至上
    B: 中央集权代议民主
    C: 宗法血缘直接民主
    D: 中央集权人民主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区南宁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柳宗元对秦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区南宁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9. 必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秦帝国都是一个奇迹。正面,它留下了中国最长久最实用的管理遗产:郡县制。朝代像走马灯一样换,共和制取代君主制,但郡县制牢牢地树立在我们的管理制度里,丝毫不动。反面,它留下了中国最深远的管理悲剧:短短15年,就被推进了历史的焚化炉,化成一缕并不光彩的黑烟,消逝。不像汉唐这些王朝,会在历史的地平线上留下“夕阳无限好”的惋惜和感叹。

    ——《秦朝亡于管理制度质疑》

    材料二  中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给尚书省执行,当然,尚书省觉得不合适的政策,也可退回,不予执行。从三省间的这种制约和平衡,我们似乎看到了三权分立的雏形,此外唐太宗还任用了一大批的谏臣,比如魏征……封建专制下,从唐代三省六部制里我们看到了民主闪烁的光,但受时代的制约,民主思想很快就泯灭了,即使出现过,也只能称其为民主闪烁的光。

    ——杨春莉《封建制度下民主闪落的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建立的政治管理制度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唐朝政治制度中的闪光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会宁县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0.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材料不能说明(   )

    A: 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 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C: 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 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兰州市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