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高中历史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统编版(部编版)
岳麓版
人民版
年级
必修1 政治史
必修2 经济史
必修3 文化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论述题
材料分析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此秦始皇( )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最主要是因为
A: 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 焚书坑儒统一了思想
C: 将西南、岭南等地纳入中原版图
D: 为汉朝的稳定奠定基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春秋时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表明春秋时( )
A: 郡县制普遍建立
B: 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
C: 宗法制得到加强
D: 田地广阔,百姓富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 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 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 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差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下列有关历史情景的表述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 公元前230年的某一天,一官员上朝见到嬴政后高呼皇帝
B: 公元前220年,太仆张某奉秦始皇之命购买上等良马
C: 公元前216年某月,李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的民政、军事和监察
D: 公元前206年某月,身在咸阳的方某用楷书给家人写了封平安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
A: 采取有效的政策,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 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 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B: 郡县制的确立
C: “七国之乱
D: 三省制的确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
14420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