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宋朝(    )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史书记载:“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
    A: 中书门下枢密院
    B: 三司枢密院
    C: 中书门下三司
    D: 中书省枢密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

    A: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 秦朝的郡县制
    C: 西汉的郡国并行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汉代颁布某法令后,出现了“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数里”。该法令是(    )
    A: 分封同姓王
    B: “诛晁错、清君侧”
    C: “推恩令”
    D: 在地方设节度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理)试卷
  • 5. 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
    A: 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 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C: 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 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据此推断元代行省制
    A: 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B: 彻底改变地方官的权力来源
    C: 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D: 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是(    )
    A: 秦代
    B: 汉代
    C: 宋代
    D: 唐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后汉书·党锢尹勋传》记载:“家世衣冠,伯父睦,为司徒;兄颂,为太尉;宗族多居贵位者”,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该现象说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
    A: 注重德才兼备
    B: 选拔效率不高
    C: 受到世家影响大
    D: 重视考试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藏文史籍《萨迦世系表》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积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以,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西藏行省
    C: 巡检司
    D: 宣政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