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学者认为,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僚的选拔还不足以反映皇权的绝对权威,也不够严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魏晋之前的朝代并未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
    B: 自下而上的推荐选官削弱了中央的用人权
    C: 中央掌控官员选拔开始于明清的八股取士
    D: 隋唐科举制之前没有形成系统的选官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主父偃劝说武帝“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武帝从其计(     )
    A: 推行“推恩令”
    B: 设置刺史
    C: 建立中朝
    D: 酎金夺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网络反腐”已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A: 御史大夫
    B: 刺史
    C: 门下省
    D: 都察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局面。这反映了(    )
    A: 官僚体系的成熟
    B: 科举制度的完善
    C: 君主专制的加强
    D: 行政效率的提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A: 秦朝郡县制
    B: 西汉郡国并行制
    C: 元朝行省制
    D: 清朝军机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皇帝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43、44页(有改动)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括号内文字系添加)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代(    )
    A: 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
    B: 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
    C: 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
    D: 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唐太宗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贞观政要》卷三)据此可知,唐太宗(    )
    A: 重视地方官的人选
    B: 主张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C: 担忧中央集权弱化
    D: 反对君主权力受到约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汉承秦制”,却不断创新。属于汉朝创新的监察制度是(    )
    A: 丞相制度
    B: 察举制度
    C: 刺史制度
    D: 皇帝制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四: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中作者言论担心的是雅典民主的什么缺陷?举例说明这种担心是否有道理?
    材料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哪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