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
    A: 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B: 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C: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 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高效廉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4. “高皇帝(明太祖)罢中书省,以天下事委之六部,文皇(成祖)乃有阁臣之设,亦仅持文墨议论耳,渐以票拟(替皇帝起草诏书),渐以称辅臣,浸失初意。”“阁臣”权力日益扩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维护正常统治秩序的需要
    B: 明朝中后期皇帝大多不理政事,不得不由专职官员代处政事
    C: 一些大臣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权力
    D: 吸取以前朝代的经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

    ——《国史大纲》

    材料二: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材料三:科目者,……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议。

    ——《明史》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指出汉、唐、明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明选官制度演变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金沙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半期考试试卷
  • 6.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是(    )
    A: 行省制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 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 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独立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7. 在马端临所撰的《文献通考》里,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有这样一段评价:“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作者认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    )
    A: 镇压叛将,尽收精兵
    B: 事权分散,相互牵制
    C: 划分区域,设置机构
    D: 广置监察,集权中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西汉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
    A: 三公九卿
    B: 枢密院
    C: 中朝
    D: 尚书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其中,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占绝对上风始于(    )
    A: 秦朝
    B: 西汉
    C: 隋唐
    D: 北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种选官制度。科举即分科取士,它是采用公开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其实质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开皇七年(公元578年),经历唐的兴盛,宋的改革,明的强化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止,共一千三百余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选取了难以计数的官吏,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被西方国家吸收逐渐形成和建立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文官制度。

    ——摘自《科举制度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之一:“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蔡州之战是金国灭亡之战)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最后一次科考试题的命题意图,题目意在考查学生的何种能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