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据史载,汉代每年“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于廷尉劳勉之,以劝其后。负多尤为殿者,于后曹别责,以纠怠慢也”,称作上计。材料表明汉代政府建立上计制度的目的是(    )
    A: 登记户口征收赋税
    B: 整顿财政强化监管
    C: 监察地方控制封国
    D: 考核官吏肃清吏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汉顺帝之前,选官过程中就已经存在射策、对策等考试之法。起初,察举制在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对朝廷选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达官贵族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获得官职,又令子孙修经明义,取得世代进官场的特权。豪族势力把持乡举里选,也就控制了选官途径。如此一来,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致使察举成为少数人扩大权力的工具。阳嘉年间,汉顺帝下令,士人不满四十岁原则上不能应选,倘若真的才学卓异,可适当放宽;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其中包括笔试;“诸生(儒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章句家法是儒学经术,“笺奏”则是行政文书;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阳嘉新制的产生,标志着蕴含于察举制度之内的、与“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并存的另一种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制度化。这就是通过某种专门知识的程式化测验,来决定官员录用资格。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阳嘉新制出台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阳嘉新制的变化之处及其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开学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 3. 《宋书》中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 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 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 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 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高级中学2017至2018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4. 下图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部分),12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文物可佐证(    )

    A: 唐太宗推行“祟儒尊孔”的国策
    B: 《四书章句集注》已成为考试用书
    C: 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
    D: 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已有所传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新高三上学期历史起点考试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廷制订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而且常有“众论不齐”的情况。成宗朝前后。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行省路以下官吏的铨调升用,由朝廷三年一次遣使举行。元代行御史台及廉访司既注意对一般地方官府的普遍监察,更把行省当做地方监察的重点对象。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及众议员,各州州议会议员,合众国政府及各州政府之一切行政及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第十条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与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均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之。美国内战结束后,国会通过宪法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加强对行省控制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6. 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 设三司使
    B: 文官任知州
    C: 设枢密院
    D: 施行将兵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7.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设监州,与知州平列,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材料三: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请回答: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监州的设置针对什么问题?反映北宋什么政治趋向?
    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
    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的核心思想,用建国初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史实加以印证。这些史实反映了新中国政治的什么特点?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权力运行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卷
  • 8.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新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9.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新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0.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

    A: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B: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收心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