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

    汉帝

    太尉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备注

    高祖

    卢绾

    公元前205〜前202年

    列侯

    迁燕王

    髙祖世交

    周勃

    公元前196〜前196年

    列侯

    罢省


    惠帝

    周勃

    公元前184〜前179年

    列侯

    迁丞相

    高祖遗命

    文帝

    灌婴

    公元前179〜前177年

    将军

    迁丞相


    景帝

    周亚夫

    公元前154〜前150年

    中尉

    迁丞相


    A: 国家政局稳定己不需要设置太尉
    B: 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
    C: 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 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2.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 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 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太宗生前,在女真政治家宗幹的主持下,欲废除女真旧俗,整顿朝廷的勃极烈制度,削弱由宗翰(粘罕)等把持的元帅府权力,在全国实行汉官制改革,未及行而死。熙宗即位后,继承了太宗改革的遗志,废除朝廷的国相勃极烈制,置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尚书省,由尚书有左、右丞相兼领中书、门下二省,由三师并领三省事。颁行新官制和“换官格”,实行新的法制《皇统制》,创建猛安谋克屯田军,实行“计口授地”,基本上完成了金政权封建改革,废除了多种制度并存,而把州县制和女真猛安谋克制统一在封建政权之下。海陵王于天德二年(1150)下令废除行台尚书省,政今统一于朝廷。正隆元年(l156)又废除中书、门下二省及领三省事,只置尚书省,尚书省直属皇帝。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代汉官制改革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代汉官制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入学摸底考试试卷
  • 4.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刺史的工作方法是“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材料表明刺史制度(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调整了地方行政区划
    C: 以巡视的方法监察地方
    D: 防止了官员腐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5. 美国学者克拉克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科举考试制度创立于(    )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隋朝
    D: 唐朝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6. 《东汉会要》记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这主要体现了东汉(    )
    A: 旨在保证官吏的来源
    B: 奠定了门阀世族的基础
    C: 注重提高官员的素质
    D: 主要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7. 北宋初期,行使检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B: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C: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
    D: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8. “唐制,任免官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欲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
    A: 君主权力被削弱
    B: 用人机制较完善
    C: 宦官专权已出现
    D: 行政规则受干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重点班)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9. 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
    A: 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 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C: 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
    D: 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重点班)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10. 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年一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王本立回报武则天,刘祎之即被赐死于家。据此推断(    )
    A: 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
    B: 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
    C: 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
    D: 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重点班)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