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    )
    A: 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
    B: 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
    C: 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D: 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徐元瑞《吏学指南·府号》说:“分镇方面,故为行省。”《元史》《明宗纪》和《达识帖睦迩传》也说,行省官掌“方面之权”,充“方面之寄”,《元史·百官志七》也说:“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此“分镇方面”和“方面之权”体现行省制的特点是(    )
    A: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行省是中央派驻机构
    C: 行省与腹里互为表里
    D: 行省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也是中央派驻机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
    A: 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B: 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D: 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要求“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杨绾认为科举制(    )
    A: 考试内容有失偏颇
    B: 选拔标准不合时宜
    C: 选才路径沿袭传统
    D: 录取原则公平公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l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 汉武帝加强了分封制度
    B: 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D: 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8. 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对于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 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势力
    C: 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 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9. 汉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不仅监察中央及地方政府,还监察皇宫。唐代设御史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独立机构。材料表明,唐代(    )

    A: 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 进一步弱化专制
    C: 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
    D: 国家体制更健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下期高二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 10.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 选官应注重品行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揭东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